71 年前,抗战飞机从这里起飞
文章出自: 文/ 吴晓铃
标签: 抗战 新津 机场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亚洲最大的轰炸机场,首次从中国基地出动轰炸日本的飞机从这里起飞。当年20 余万民工修建的跑道至今部分保留。

抗战时抢修的老跑道。新津分院内现存4 座覆土油库、2 座碉堡、一段老跑道以及若干重达10 余吨的巨型石碾,均为“特种工程”的历史见证

 
  2015 年6 月的一天,新津机场,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的学生,不时驾驶着飞机从平坦的跑道上起飞。跑道不远处,一片废弃的空地上已经长出了荒草。很少人知道,71 年前,这片位于抗战大后方四川的“荒地”,是耗费20 多万人力抢修出来的一条机场跑道。
  1944 年6 月15 日深夜,首次从中国本土起飞的盟军飞机对日本八幡制铁所的大轰炸,便是从四川的新津、广汉等4 座机场起飞。而新津机场不仅是二战时期亚洲最大的轰炸机场,连美军援华航空指挥部也设在这里。
 

四川民众抢修抗战机场

 
5 个月抢修出亚洲最大轰炸机场
  新津邓公社区79 岁的张茂春大爷来到机场附近,看着起起落落的飞机,他乐呵呵地说:“我8岁时也参加过修机场,到河坝里捡了几个月的石头!”
  张茂春所说的,是1944 年新津机场的扩建工程。1943 年11 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中国国民政府:“美军将在中国成都附近修建B-29轰炸机场……我个人坚信:这次空袭一定能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给日本人以致命的一击。”罗斯福的要求得到中国政府的积极响应。1943 年12月,当时的四川省政府在成都召开紧急会议部署。1944 年1 月15 日,新津、邛崃、彭山和广汉的轰炸机机场正式开工。
  张茂春记得当年新津机场扩建时的情景。“机场周围到处搭满了工棚。有的工棚搭在了七八里之外,民工天不亮就要起床吃饭,然后走路到工地,收工了还要走七八里才回工棚,相当辛苦。”附近老百姓也家家户户住满了民工。张茂春家当年住了一二十人。“家境好点的还有铺盖打地铺,穷的就只有扯点谷草垫起将就了。”而《新津县志》记载,这次扩建机场,来自成都、华阳、三台等22 个市、县的民工,每地在万人以上,共计23 万多人。他们没有报酬,虽然吃饭不出钱,但每顿只有白菜、胡萝卜等时令蔬菜下饭,一周才能打一次牙祭。
 
 

妇女和儿童参与修建抗战机场

 
  这次扩建没有机械设备,民工都是手工操作。捡卵石、填石方、挖排水沟、运土等,都是肩挑、背磨、手挖和用鸡公车推,连压路机都没有,全用石碾压路。尽管修建机场要求必须是壮丁,也不乏妇女和儿童参加。张茂春说,当年他家也分配了捡石头的任务,“我和兄弟姐妹负责捡,父母就负责锤成小石头。”
  经过长达5 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一条长2.5 公里、宽25 米的主跑道和两条滑行跑道被抢通。机场还修建了大型机棚、机械厂、油库、电台以及弹药库、招待所等,成为亚洲最大的盟军轰炸机场。今天,还能在机场看到部分保留的油库和地堡。
 

抗战时修建的覆土油库,现存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新津分院内

 
轰炸开启全球性空中战争
  美国为何要在四川修建一个大型轰炸机场?因为根据美国针对日军战略轰炸的“玛特霍恩”计划,其前提条件,便是要在中国的大后方修建供重型轰炸机B-29 降落和起飞的机场。
  新津县地方志编委办总编潘夕潮说,1943 年,持续一年多的太平洋战争进入新阶段,日本从战略进攻转为防御。为配合盟军在太平洋上的进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在中缅印战区安插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袭击日本本土。原本轰炸日本最理想的起飞点,应该是太平洋上的马里亚纳群岛。但是在1943 年,这里还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如果从盟军控制的印度起飞,航程又太远,飞机实施轰炸后没有足够燃料返航。但如果在中国抗战大后方成都附近修建机场的话,便能为这种“超级空中堡垒”提供中转站。成都不仅相对安全,而且无论是距离驼峰航线这个后勤补给线,还是轰炸目标,距离都很适中。
  按照计划,盟军要炸毁日本的钢铁生产基地,以便切断其军事装备的供给。
  1944 年6 月13 日,92 架B-29 飞机离开印度,飞往中国。由于引擎事故,最终只有79 架飞机抵达成都。6 月15 日下午4 点半,79 架飞机分别从新津、彭山、邛崃、广汉等4 个机场起飞,当晚成都时间23 点38 分左右,第一架B-29 飞机抵达日本上空。
  这是继1942 年4 月,美国B-24 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航空母舰起飞对东京轰炸后,对日本本土军事目标的第二次空袭。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B-29 飞机,让日军大吃一惊。因为这个“巨大的怪物”,双翼展开达到43 米,配备4 个引擎,最大载荷达到10 吨。这次轰炸,被认为彻底打破了日本本土远离战火的神话。而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将军得到消息后宣称:“这次空袭是真正的全球性空中战争的开端。”
 
23 次坠机见证战争惨烈
  从四川起飞的战机,开始频频轰炸日本在中国的军事基地以及日本本土。然而战争惨烈,抗战期间,新津就曾发生过23 次盟军飞机坠机事件。
  新津县档案馆馆藏资料显示,从1944 年6 月至1945 年7 月,这支美军B-29 重型轰炸机群对中国战区的日军目标、日本本土等进行了猛烈轰炸,而牺牲也随之而来。
  2003 年8 月,新津县邓双镇田湾村( 如今为邓公社区) 一处在建楼盘的工地,民工突然在挖排水沟时挖出飞机残骸。当时的新津县文管所工作人员颜开明回忆,“我们接到报告后,便意识到这是当年新津机场战机的坠机残骸。”经过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发现这架残骸就是B-29 轰炸机,残骸上还有氧气调节仪表、化油散热器和航空机枪子弹等。
  在张茂春的弟弟张茂全的印象里,“那几年轰隆隆的飞机声音基本上没断过。经常是天没亮,军人们就开起飞机,一架接一架飞去打仗,很多时候天黑尽了才回来。”正是强大的空中战斗力,为抗战胜利增添了筹码。而美军第二十轰炸机总队司令伍甫也在B-29 完成第一次轰炸日本本土的壮举后直言:没有中国农民用手创造的奇迹,就不会有这次伟大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