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舞台 凉山秀场
文章出自: 策划/本刊编辑部 文/何万敏
 苍茫壮美的大凉山,绵延数百里,这里聚居着以火为图腾的凉山彝族,更有着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火把节。在春晚凉山分会场,一场以火为核心、把火元素炫到极致的火把盛宴,赢得观众太多点赞。凉山,再次引起世界的瞩目。

春晚凉山分会场突出彝族“火把节”风情(冷文浩 钟源 摄)

 
火舞欢腾大凉山,央视春晚最惊艳。
1 月27 日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1 号演播厅主会场喜庆上演,和分设在东边上海、西部凉山、南端桂林、北方哈尔滨的四个分会场,构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的喜庆景象,为全国人民奉上新春的祝福。特别值得祝贺的是,这是被誉为“国家项目”的春晚自1983 年创办34 年来,首次在四川设立分会场。

尽管只有短短9 分钟的亮相,凉山分会场在央视春晚的三个时间节点,展现了红红火火的美景。

苍茫壮美的大凉山,绵延数百里,这里聚居着以火为图腾的凉山彝族,更有着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火把节。在春晚凉山分会场,一场以火为核心、把火元素炫到极致的火把盛宴,赢得观众太多点赞。凉山,再次引起世界的瞩目。
 

除夕夜,春晚凉山分会场流光溢彩(冷文浩 钟源 摄)

 春晚为何选凉山?
 
央视春晚四大分会场中,上海、哈尔滨、桂林都是知名城市。作为分会场之一的四川凉山,论名气远不及前三者。据导演组透露,在选定凉山之前他们曾在西部多个地区进行考察和比选。那么,有哪些优势让凉山脱颖而出最终入选呢?
 
导演组给出的答案令人信服。主要有三个原因:凉山脱贫攻坚成就显著;凉山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四川虽处西部但改革开放、合作发展意识强烈。
 

春晚凉山分会场节目以“火”为核心创意(冷文浩 钟源 摄)

这里阳光灿烂   这里景色怡人

在春晚凉山分会场,主体节目舞蹈《火舞欢腾》、歌舞《情深谊长》及歌舞《太阳出来喜洋洋》所传递的意境,几乎正是凉山丰富的阳光资源、旅游资源、彝族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浓墨重彩的写照。
 
 

邛海晨曲(邓吉昌 摄)

崇山峻岭与海子湖泊
 
如果乘飞机从成都往南直抵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穿过四川盆地上空湿润的浓雾,视野很快豁然开朗。热烈的阳光下,凉山是那样清晰明亮。一列列山脉被照亮了。蔚蓝晴空之下,山川相连,群峰耸峙,峡谷纵横;江河如带,蜿蜒于深切的山谷。洁白的云朵浮游聚散,蓝天绿山红土间平添了几许诗意。

凉山到处是山。山从每一个方向伸展在我们四周。东有大凉山山脉,西有大雪山山脉,与安宁河、雅砻江相间并列,南北走向。两大山脉构成凉山高原与山地的基本骨架,太阳山、牦牛山、小相岭、碧鸡山、黄茅埂相呼应;分布其间的大小三十多条河流,在山中咆哮着向南汇入金沙江、向北冲向大渡河。
 
有好山未必有好水。或许是上天也特别眷顾凉山,让凉山山水兼得。
 
不说碧波万顷的邛海,苍翠欲滴的马湖,只说泸沽湖。被摩梭人称为“谢纳咪”的泸沽湖,位于川、滇两省的交界处,湖东属四川省盐源县,湖西属云南省宁蒗县。整个湖泊,状若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曲颈葫芦,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如梦似幻的泸沽湖(邹森 摄)

 “袖珍天府”是西昌
 
作为四川第二大平原的安宁河谷平原,被地理学家誉为“袖珍天府”。这里“不乏精彩与妖娆”——有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流水、同样富饶的土地和同样丰富的物产,甚至还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就像民间隐藏的小家碧玉一样,西昌完全就是精致生活的福地。
      
西昌年平均气温在18℃。“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作为西昌的城市口号,与其说是对外产生某种效应的宣传策略,还不如说本身就是这个城市的内在品质和科学发展定位。
 
正是舒适的生存环境,孕育了西昌人的平静祥和、悠闲放松、乐天安命,同时还有少数民族的淳朴善良、耿直豪爽、热情好客。
 
 

索玛花开新彝寨(龙卜哈 摄)

凉山处处是新颜

在春晚凉山分会场表演区,背景搭建出别具一格的彝家新寨,木质房梁勾画着红、黄、黑三色图案,阳光下晾晒着丰收的金黄色玉米棒子和红色辣椒,一派喜气氛围和幸福滋味。而这展现的是凉山人居环境改善,经济产业发展的大手笔、大变化!
 
近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力推进综合扶贫开发,以彝家新寨建设为载体,产村相融,坚持新村、新居、新产业、新农民、新生活“五位一体”,使彝区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安康、文明和谐的新生活,实现“家家住房改善、户户就业安定、人人保障到位、设施大幅提高、经济较快发展、生态明显改善”。
 
 从2003 年起,一场消除木板房、茅草房、石板房“三房”的攻坚战打响。彝家新寨巨变,是扶贫攻坚凉山实践的生动样本。

不一味追求房子的豪华宽敞,不一味追求村庄的整齐划一,不一味追求村落的高度集中,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突出“美观、经济、适用、安全”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原则,采取新建改建相结合的方式,建造功能分区、人畜分居、厨厕分离、牲畜圈养的新居,同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规划培育支柱产业,真正实现让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这就是凉山彝家新寨建设定位的实际意义。
 

凉山是中国苦荞主产区(李伟 摄)

在彝家新寨建设同时,凉山注重产业扶持,将扶贫由“输血”变为“造血”。
       
2016 年,凉山17 个贫困县( 市)的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454 个贫困村退出,11.35 万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3 亿元。今后五年,脱贫攻坚将作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11 个贫困县将全部摘帽,1618 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2.83 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 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新村,80% 以上的农村群众入住新村,经济总量超过2000 亿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购买《四川画报》2017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