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璀璨灯光照亮T台,身着彝族刺绣华服的模特款款走来,一针一线间流淌的古老纹样与现代剪裁完美融合。7月19日20时,一场别开生面、融合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东方云裳 彝旎之歌”凉山彝绣风尚盛典,在西昌市火把广场举行,为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盛宴再添一抹绚丽文化色彩。
“东方云裳 彝旎之歌”凉山彝绣风尚盛典在西昌市举行
这场盛典折射出凉山彝绣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姿:从730余件全球设计作品创意的碰撞,到产业协同平台的搭建;从绣娘指尖的活态传承,到“非遗+旅游”的创新实践,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舞台绽放新的光彩,书写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产业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彝绣之夜”:千年技艺的时尚对话
整场风尚盛典创新采用“彝绣T秀+非遗集市+产销对接”的独特模式,以阿惹妞民俗村寨作为展陈空间,将各类精美的彝绣作品巧妙地融入民俗生活场景,让游客与参观者能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彝绣与彝族人民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商务洽谈区,绣娘、传承人、创意设计师与产品使用企业深度交流、研发创意产品,洽谈合作订单。产品市集上,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饰品、包具,则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欣赏,纷纷拍照留念。
产品市集上,极具民族特色的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舞台上,穿插进行的“传统服饰+创新服饰+衍生产品”T秀,将现场活动氛围不断推向高潮。本次T台秀精心遴选凉山彝绣匠心之作,通过创新性设计转化,将黑、红、黄、蓝、绿等颜色文化符号与现代服饰美学有机结合,呈现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尚表现力的视觉盛宴。展示的作品不仅有刺绣、银饰、羊毛披毡、百褶裙等“经典标志”的彝族传统服饰,还有以布拖蓝、丹红扎妮等具有代表性的彝族色彩为设计元素的彝族创新服饰,更有彝绣在家具、家居、丝巾、箱包,红酒及化妆品外包装等领域的创意衍生应用,让彝绣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
T台秀精心遴选凉山彝绣匠心之作,呈现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尚表现力的视觉盛宴
T台秀精心遴选凉山彝绣匠心之作,呈现了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尚表现力的视觉盛宴
盛典上,发布了凉山彝绣色彩,这是全国首个少数民族数字色库。其以“科学守护传统·色彩联通世界”为基因密码,以“一色一世界”为核心意象,将彝族文化中流淌的自然哲思、生活智慧与精神信仰,化作具象的色彩语言徐徐铺展,为彝绣的现代创新注入了更厚重的文化根系与情感温度。
这场以“文化叙事+沉浸T秀+商业转化”为内核的风尚盛典,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彝绣的深邃内涵,推动了文旅深度融合与消费新场景的构建,更让产业各方在交流碰撞中勾勒出彝绣发展的清晰蓝图。这种以非遗为核心的产业融合模式,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活力,更成为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可借鉴的“凉山方案”。
“巧思生花”:全球共创的非遗新篇
彝绣风尚盛典的聚光灯外,一场持续月余的全球创意狂欢同样热度高涨。“彝绣生花”最潮国风设计大赛自启动以来,掀起了一场创意浪潮——共收到来自法国、英国、巴西等国的设计师,国内16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创作者的730余件作品,用多元视角表达凉山彝绣的深厚底蕴。
这些作品覆盖服装饰品、产品设计、饰品设计、平面设计、数字艺术、公共艺术等多个品类,处处可见传统与现代的碰撞:部分作品将彝绣元素巧妙融入现代服饰、碰撞出新火花,部分通过数字绘画让古老彝绣焕发科技魅力,还有部分作品带来了完整的IP设计及商业化阐释,为彝绣商业化勾勒出清晰路线……
6月30日征集结束后,大赛迅速进入评选阶段。5位专业评委审阅作品与全球网络投票同步进行,30%的网络投票权重让大众审美与专业判断形成精彩碰撞。最终,兼具传统纹样张力与现代设计感的作品脱颖而出摘得金奖,银、铜奖和优秀奖也各有归属。7月19日晚,获奖设计师在凉山彝绣风尚盛典的聚光灯下,接过荣誉证书。
获奖设计师领奖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被选中进行商业转化的获奖作品,将由主办单位陆续进行产品开发,并在全国线上线下推广销售,设计师除奖金外还将获得产品销售分成——这让创意不仅停留在作品层面,更成为连接彝绣与市场的纽带。
盛典落幕之际,另一场与“全球对话”的活动也即将启程。10位来自时尚、创意、设计、品牌领域的外籍行业专家、知名品牌代表及海外网络名人,将共同开启凉山彝绣采风活动,以沉浸式体验深化对彝绣的理解。
彝绣之旅启动仪式
采风途中,嘉宾们将化身“文化传译者”,通过Vlog、创意短视频等方式,分享所见所感。他们将在越西县普雄镇呷古村亲手体验彝绣针法,从螺髻山文旅融合新场景里探寻彝绣新业态,在凉山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碰撞产业发展思路。这场采风不仅是一次文化探访,更是彝绣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让“外眼”看见凉山的壮美与神秘,让“外嘴”讲述真实体验,让“外媒”架起沟通桥梁,进一步提升凉山国际传播影响力。
从730余件全球作品的创意迸发,到采风路上的深度对话,凉山彝绣正以“全球共创”的创新形式,走出大山、融入世界,书写着自己的“新表达”。
“产业聚力”:文化传承的业态升级
7月19日16时30分,当彝绣风尚盛典还在进行最后调试时,一场关于凉山彝绣产业化发展的大会已然启幕。随着凉山州相关领导为促进会授牌,凉山州彝绣产业促进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凉山彝绣将从分散传承迈向规模发展。这是凉山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州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推进文旅强州战略的重大举措。
凉山州彝绣产业促进会成立大会现场
会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项目、上海盛喜时商业有限公司如意连云女装品牌、越西衣迪阿诺文化旅游创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围绕“凉山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作了主题推介,还发布了凉山彝绣产业机遇清单(含非遗项目名称、技艺简介、合作需求),既为外界深入了解相关企业搭建了清晰桥梁,也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精准指引,有效助力凉山彝绣产业与市场资源高效对接。
上海盛喜时商业有限公司如意连云女装品牌作主题推介
彝绣技艺历经数千年传承,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美的独特诠释与精神追求。2021年,凉山彝族刺绣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这门古老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近年来,凉山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文创”等非遗传承创新模式,在彝绣产业发展上,大力培育人才、引导就业、鼓励创新,大力推进“协会+企业+合作社+绣娘”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凉山彝绣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路子。目前,凉山已建成彝绣就业示范基地18个,带动3.16万名从业人员投身彝绣事业,正倾力打造集创意研发、产销对接、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彝绣综合产业园——为彝绣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湛技艺,彝绣也多次在国际舞台惊艳亮相,不仅登上巴黎时装秀,还融入芬迪手包等国际品牌创意设计中。此次风尚盛典系列活动的举办,是凉山推动彝绣产业蓬勃发展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彝绣T秀”的时尚展示,到“巧思生花”的创意迸发,再到产业促进会的实体落地,这场风尚盛典正让这片土地上的千年技艺悄然完成一次华丽转型。如今,彝绣从深山绣品变为文化名片,从指尖技艺化为富民产业,随着创意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这项非遗技艺将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勃发,将非遗资源禀赋转换为发展新动能。
来源/凉山州委宣传部
编辑/黄方力
审核/鲁琴
终审/陈佳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