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卷天府·美拍四川|青衣江畔 诗意夹江
文章出自: 文/李雷 部分图片由夹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2024年1月26日,由四川画报社携手四川省旅游学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2023年度巴蜀摄影优秀作品邀请展颁奖典礼暨《四川画报》“画卷天府·美拍四川”专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其中,夹江是“画卷天府·美拍四川”专刊的重点推荐地之一。
 
        2024年1月26日,由四川画报社携手四川省旅游学会、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2023年度巴蜀摄影优秀作品邀请展颁奖典礼暨《四川画报》“画卷天府·美拍四川”专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其中,夹江是“画卷天府·美拍四川”专刊的重点推荐地之一。
 
 
 
 
跟随镜头  走进夹江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这条江,叫青衣江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一江碧水自中流
这座城,叫夹江
 
青衣江畔,夹江晨曦
 
 
       自隋开皇十三年(593)置县至今,夹江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蜀之良邑”。
 
       这里不仅有全国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而且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和“夹江年画”的诞生地。
 
       特色文旅与非遗艺术,共同成就了这座小城的无尽诗意。
 
 
品古今夹江,感受千年风雅
 
每一座城市
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建筑
它们往往藏于楼宇深巷之中
默默见证着城市的变迁
位于夹江县老城区的
夹江社坛·新街子
便是其中之一
 
夹江“社坛街·新街子”
 
       汇聚八方佳丽,聚焦青石小巷,留下绝美倩影。2023年8月26日晚,霓虹闪烁,万紫千红。2023“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乐山直选赛总决赛,在夹江县“夹江社坛·新街子”特色艺术商业街区火热开赛。
 
       万众瞩目的世界旅游小姐风采,也让这条不起眼的旧城老街火爆“出圈”,成为人气十足的打卡地和拍摄地。
 
夹江望峨楼
 
       在旧城改造中,夹江把这里作为城市更新的一个样本,既可保留独有的老城记忆,又融入城市的新业态新活力,让百年老街焕发新姿。
 
       夹江出名的还有望峨楼。如今的这些地方,历史与现代彼此交融,老街老宅老建筑与现代艺术实现了完美碰撞,使之成为了夹江文旅新IP的流量担当。
 
夹江东风堰
 
在夹江
既有文旅新地标
自然也有古老水利工程的
薪火相传
这便是四川第一处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东风堰
 
       361年前,为了引青衣江水灌溉,夹江人民修筑了东风堰的前身——毗卢堰。此后,取水口经历数次上移变更,灌溉面积不断增加,为夹江县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作出了贡献。
 
夹江里水乡
 
       2014年,因建设历史悠久、渠系配套完善、综合效益显著,东风堰成功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夹江百里茶乡
 
       受益于东风堰的润泽,夹江县还打造了“百里茶乡”“百里水乡”“中国纸乡”及峨眉山华头大峡谷等一批重点特色文旅项目,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摄影美拍的好去处。
 
与东风堰紧密相连的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夹江千佛岩
它开凿于青衣江崖壁
唐代摩崖造像群形态优美
显示了当时
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
被法国考古学家色伽兰称为
“新异的盛唐体”
 
夹江千佛岩古泾口
 
       1939年10月,梁思成、刘敦桢等营造学社同仁乘着木筏,沿青衣江来到千佛岩。在江心,岩壁上那些密如蜂巢、层层罗列的石窟,已隐约可见。
 
       沿着古栈道,梁思成走进千佛岩,数千尊精美绝伦的佛像与石刻建筑,在他面前次第出现。他举起相机,用镜头定格下这从盛唐走来的画面。
 
夹江千佛岩景区石刻(轩视界/曾继凯)
 
       多年之后,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写下这样的话:“在两米见方的龛内,雕出二百七十多个人物,被安排得那样适当,使人佩服雕刻匠师们如此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精确的设计能力。”
 
八十多年后
千佛岩当年的古栈道
早已换成了青石板路
脚下的青衣江却澎湃依旧
氤氲水雾中
镌刻绝壁上的漫天神佛
宛若御风而行
庄严灵动
 
冬日阳光透过凋零的枝丫
在石窟中投下斑驳光影
一尊尊历经千年的造像
仿佛披上金衣
它们,自隋唐而来
面目斑驳,却又安详地
陈述着三千大千世界
也讲述着
这座小城的千年风雅
 
夹江手工造纸作坊(金平 摄)
 
▍​“蜀纸之乡”   漫游艺术海洋
 
绢寿八百,纸寿千年
纸张传递着文明的深度
承载着中华历史的厚度
被誉为“蜀纸之乡”的夹江县
法造纸技艺传承千年
在清冽的竹香中
蔓延着中国手工造纸的辉煌
 
       趁着少有的冬日暖阳,在夹江县马村镇石堰村的大千纸坊里,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石利平,正聚精会神地进行抄纸工作。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
 
       只见他双手握住竹帘,上下左右各抄一次,竹帘上便形成厚薄均匀的一层纸浆,待自然晾干后便成为了一张洁白柔软、绵韧平整的纸张。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竹纸制作技艺。
 
       据史志记载,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兴于明、盛于清,康乾时期被钦定为“贡纸”和“文闱卷纸”。国画大师张大千就曾以“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国之二宝”赞誉夹江纸。
 
 
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袁博  摄)
 
       1940年,张大千带着夹江手工书画纸前往敦煌进行壁画临摹,夹江纸也从此声名鹊起,一时洛阳纸贵。如今在青衣江边的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内,人们可以亲身领略夹江手工造纸的独特魅力。
 
丰富的纸张制作材料
与悠久的雕版印刷传统
为另一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
提供了艺术土壤
这便是与夹江竹纸齐名的
夹江年画
 
       夹江年画因纸而生、因纸而兴,亦享有盛名,是一种传统的木版年画,与绵竹年画、梁平年画并称“四川三大年画”。
 
夹江木板年画——元亨利贞
 
       据记载,明朝中期,夹江就有了年画作坊。彼时,在“湖广填四川”至夹江的人群中,有善画能刻者,把从故乡带来的门神画像临摹下来,雕成木版,印制涂色,贴于门上,以期镇邪恶、保平安,后逐渐形成习俗,夹江年画由此兴起。入乡随俗的夹江年画,在传承过程中,与独具特色的本土农民画融合,因此深受农民和手工业者喜爱。
 
       在题材上,内容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如“神荼、郁垒”“三顾茅庐”“五谷丰收”“耕读传家”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主题;在色彩上,以红、黄为“主打色”,这在阴雨天气较多的夹江,看上去十分醒目。尤其是“黄丹门神 ”年画,有着“历经风雨、黄丹更浓、久不衰色”的特点,深受乡人欢迎,故旧时也有“黄丹门神能驱瘟”之说。
 
比起机制的精美画册
手工印制的木版年画
略显粗糙和拙朴
然而过去的人们
心中往往住着神明
他们相信,只有基于真诚
而亲手绘制的“神灵”才能有
“化解困苦,保佑众生”
的力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们对神明的敬畏之心
被錾刻在木版之间
被套印在五彩之中
被张贴在门扉之上
用一种朴素但喜庆的方式
告诉我们
这才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文/李雷
图/轩视界·中国西部图片库
部分图片由夹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本文摘自《四川画报》第395、396期
编辑/陈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