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格县的血脉里,一直流淌着与火把节共生共荣的基因。这场延续千年的火焰盛会,早已不是简单的民俗庆典,而是撬动文旅振兴、带动经济增收的核心支点。
普格县2025年彝族火把节开幕式现场
当火把如星河般铺满山峦,不仅唤醒了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蕴,更磁吸着八方游客奔赴而来——他们在火把映照下体验非遗魅力,在特色民宿里感受彝乡风情,在农特产品摊位前满载而归。这簇火焰点燃的,是文旅融合的新引擎,是乡亲们口袋里的“增收单”,更是普格县以节兴产、以产富民的生动注脚,让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在火光中实现了最热烈的相拥。
普格火把狂欢夜
节庆期间,普格县通过系统化的活动策划,将文化展示与体验消费深度融合,形成“全域联动、全时体验”的格局。从开幕式上的“取火仪式”到火把广场的斗牛、赛马、摔跤,从“朵乐荷”的服饰盛宴到篝火旁的达体舞狂欢,每一项活动既是文化的展演,也是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
朵乐荷现场
凉山州彝族火把节斗牛大赛现场
数据显示,今年普格火把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28万人次,综合收入1.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庞大的客流直接带动全县“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县城及周边民宿、酒店提前半个月预订一空,部分农户自营的农家乐单日收入突破万元;烤乳猪、包腊、坨坨肉等特色美食供不应求;彝族银饰、刺绣、漆器等非遗手工艺品成为热销伴手礼;来自全县具有代表性的23家本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入驻“普格县2025年火把节本地优品百万惠民展销会”,通过配套发放30万元政府“专属消费券”助力,展销会现场达成交易80万元以上,带动消费300万元以上。
普格温泉锦江宾馆
“7月15日酒店入住率达到100%,16日后入住率达到95%,火把节期间酒店营业收入在16万元左右。”普格温泉锦江宾馆销售和客房部总监宋梦柔说道。
螺髻山
从“节日热”到“产业兴”跨越
凉山手工艺活态馆
同时借力节日东风,在西昌市奥特莱斯广场打造的“火把夜·彝风百味民俗集”上,普格将非遗展销与农特产品销售巧妙融合:彝族刺绣的斑斓纹样、漆器的古朴光泽、高原艾草的清冽香气,引得游客争相选购;彝族特色包腊、高山乌骨鸡、生态蜂蜜、高山茶油、小兴场珍珠米……这些带着“普格印记”的农特产品,随着游客的“后备箱”走向全国各地。在当日展销会上,现场销售和订单额高达45万元。
“火把夜·彝风百味民俗集”普格点位
火把节前夕,西昌至昭觉悬崖村、普格螺髻山、盐源泸沽湖三条短途航线验证飞行成功,从西昌邛海出发,15分钟即可飞抵螺髻山核心景区,游客可俯瞰邛泸美景与螺髻雄姿,近距离感受冰川角峰、杜鹃花海、温泉飞瀑,沉浸式体验凉山独特景观。
此外,为进一步优化旅游出行体验,深度整合旅游资源,西昌西站至螺髻山景区的旅游专线已开启试运行,旅游专线的开通,为游客搭建起了通往美好旅途的桥梁,让从西昌西站下车的游客能够无缝衔接景区之旅。
“今年是红军树村首次举办乡村火把节,旨在传承普格‘火把发源地’美誉的同时,探索‘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乡村振兴模式,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普基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招商引资则是另一重要抓手。2025年火把节期间,以“彝乡情·帮扶行”为主题的普格县2025年彝族火把节招商引资推介暨特色产业产销对接会上,现场签约3个项目,包括普格县“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项目、五道箐农文军旅融合产业园区、普格县现代生猪产业园等项目,签约金额达11.01亿元。
普格县2025年彝族火把节招商引资推介暨特色产业产销对接会
其中,五道箐农文军旅融合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0.7万亩。整体项目将通过“一核(综合运营枢纽)、两翼(军事体验区、农业科创区)、三轴(生态景观轴、国防教育轴、民族文化轴)、四区(智慧农业区、研学教育区、融合体验区、低空文旅区)”的规划,打造集农业实践、军旅研学、民族文化体验、低空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农文军旅产业园区。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2500亩工业辣椒及土豆、萝卜等配套粮食作物的种植,二期正在紧锣密鼓策划筹备中。
五道箐农文军旅融合产业园区一期
“我们看中的是普格火把节的品牌影响力和持续增长的消费市场。”签约企业代表表示,将依托当地资源,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购物消费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普格县城
从夜幕中跳动的火焰,到产业链上涌动的活力,普格火把节以“节”为媒,串联起的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振兴之路。在这里,文化遗产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节庆活动不再是“昙花一现”的热闹,而是成为带动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的持久动力。
来源/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普格融媒
编辑/黄方力
审核/鲁琴
终审/陈佳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