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在成都开幕,并于11月5日在重庆闭幕,整体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底。9月23日,文化和旅游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主要情况。本届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是“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
中国艺术节自1987年创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13届。根据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总体方案,四川省将主要承办艺术节开幕式、文华奖(戏曲类、部分音乐舞蹈杂技类、节目类)与群星奖(合唱、音乐、戏剧)评奖、特邀剧目展演、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和惠民演出等活动。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品亮相。如京剧《齐白石》、杂技剧《先声》、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世界赠予我的》等优秀作品,以及濮存昕、靳东、刘敏涛等知名演员都将精彩亮相。川渝两地将携手推出“戏剧双城记”、美术作品展、杂技魔术展演,以及非遗展、数字艺术展等多元内容。还将推出10场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全民艺术盛会”。
群星奖是面向广大群众文艺爱好者、群众文化工作者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于1991年设立,每三年一届,今年将举办第二十届。群星奖评奖共分六大门类,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群众合唱、广场舞。本届群星奖共有5039个作品(团队)参选,参与创作、演出及辅导人员共约29.5万人,最终共产生60个获奖作品(团队)。
作为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本届文华奖涵盖四个类别:分别是文华剧目奖、文华节目奖、文华单项奖、文华评论奖,奖项总数量由上一届的30个增加到55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时长不超过40分钟、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歌曲舞蹈等节目,首次增设了15个文华节目奖,同时还首次增设了文华评论奖,填补文艺评论领域奖项的空白。
本届群星奖终评期间,将组织参评团队分为若干小分队深入重庆的九大城区和四川省的成都等8个城市,举办18场惠民演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六个门类均有约一半数量的作品和团队参演。 从今天起,将开展7场群星奖演出活动,并在8个城市推出9场惠民演出。10月4日至25日,集中在成都、德阳、南充、宜宾4个城市的11个剧场举办62场演出,既有舞剧、交响乐、杂技剧、音乐剧等各类高品质演出,更集聚了京剧、昆曲、越剧、川剧等多个剧种的优秀剧目和艺术名家;节目类组台演出集中了杂技魔术、音乐单曲、曲艺木偶等优秀作品。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的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将汇集300件优秀作品。
开幕式上,舞蹈诗剧《蜀道》从五丁开道传说追溯蜀道起源,在80分钟内展现“一条古蜀道 半部华夏史”。参加文华奖评奖的舞剧《陈寿·三国志》、川剧《梦回东坡》立足本土历史人文IP,由四川主创团队精心制作;话剧《谁在敲门》由川渝两地联合创排,讲述时代变革中的川东人家故事。歌曲《玉盘》通过春晚,家喻户晓;《成都街头走一走》等作品让观众再次感受四川的巴适与安逸。十四艺节的首场演出,将从10月4日开始,时值中秋国庆黄金假期,“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剧场内外、精彩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