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博物院“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揭幕,带你走进“江渎文化”的前世今生
文章出自: 四川画报记者 肖蓉摄影报道 2024-06-07
 
      6月7日,四川博物院“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正式揭幕。活动中,四川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江渎祠的文物收藏情况,并宣布将开启江渎文化物证征集。文物修复计划及(长江之神)江渎文化专题馆建设设计方案公益征集活动也即将开启。同时,“江渎小王爷”IP形象正式发布。
 

        “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分为四个部分,展示了两千多年来国人对长江之神——江渎神的崇祀、成都江渎庙的前世今生以及对成都城市气质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天地日月、大地江河的崇拜,是古代先民对大自然既亲近又敬畏的一种原始质朴的心态。崇江祀河,传达出人们渴望水旱从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生活愿景。《史记》载“四渎”为长江、黄河、淮河、济水,长江为首。两千多年来,祭祀长江之神成为历代重要典礼,而成都江渎庙自秦起供奉长江之神。
 
 
        “水文化在天府之国这片土地上源远流长,”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彭邦本介绍道,“长期以来,人们都将岷江认作是长江上游的干流,从而在蜀地形成了千年的江神祭祀文化,所以,在成都修建江渎庙、祭祀崇拜江渎神是名正言顺的,江渎文化也应该被更好地传承下去。”
 
 
        西汉初建,因岷江为长江正源且成都为岷江出山后首大城市而设。唐宋时重建并扩大,成为文人墨客名胜。明清时期,江渎庙屡遭破坏与重建,历代均重视长江祭祀,形成常祭制度。从唐至清,长江之神封号历经变迁。20世纪后,江渎庙旧址成为学校,原建筑已不存。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江渎庙供奉的三件铜像,如今均完整保存于四川博物院北门广场东侧的廊亭里。据四川博物院科研与教育中心副主任郭军涛介绍:江渎神主像高2.88米,配像(左)高2.36米,配像(右)高2.3米。铸造工艺都十分精美,三尊神像左侧或右侧的衣袖肘部后方,还刻有铭文,记载了铸造的起因和有关江渎祠建造的记录。 “通过铭文和相关史料对照,可以明确这三座明代铜像是迄今为止遗留下来的、关于国家级别祭祀长江行为的仅存的文物,非常有代表性。”郭军涛说,“我们目前仍在围绕江渎神及其祭祀文化,持续地梳理文献,进一步深入研究。”
 
        “长江之神”户外常设展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四川博物院将继续征集江渎文化物证、修复江渎神像,开辟专题馆展示江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