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2025年4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岳池专场,岳池县委书记陈松柏围绕“‘三大产业’挺起经济脊梁,‘千年曲艺’唱响诗和远方”作介绍并答记者问,岳池县委副书记刘永红,岳池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袁兴军,岳池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易鹏,岳池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龙军华,岳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红云答记者问。
发布会由四川省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敏主持
主体发布>>
岳是青山,池为绿水。青山绿水,合成岳池。岳池隶属邓小平同志家乡广安市,县情可用“千百十”一组数来概括:“千”即千年历史,置县已有1328年;“百”即百万人口,户籍人口112万;“十”即十亿斤产粮大县,因盛产水稻而享有“银岳池”之美誉。全县辖区面积1479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2个街道,位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成都“两小时经济圈”。
岳池
三大产业挺起经济脊梁
千年曲艺唱响诗和远方
▲岳池县委书记陈松柏:
近年来,岳池县认真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围绕建设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和市域副中心,立足特色做好药、电、米三篇“产业文章”,持续擦亮农家、曲艺两张“文化名片”,纳入四川省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和全省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2024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显著县,成功上榜西部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赛迪西部百强县。一路走来,我们不懈的坚持成就了今日的岳池。
二十载专注深耕,医药健康产业“一花引来百花开”
纵观岳池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可以说“源自一企,兴于一业”。2004年,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岳池第一家医药企业——四川科伦药业成功落户,从此拉开“一企带一园、一园兴一业、一业强一县”的发展序幕。
落户岳池的科伦制药
二十余年来,通过岳池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接续奋斗、坚持不懈,我们已建成全省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岳池朝阳化工园区成为全省唯一以医药化学原料药为主导产业的化工园区,原料药产业集群创建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四川省第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拥有全国独家(优势)品种64个。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大力发展原料药产业的基础上,岳池已初步形成“原料药+制剂”一体发展,医疗器械、医美妆容、中医药、医贸物流及康养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已集聚6大门类64户企业,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蓬勃发展态势,2024年医药健康产业实现全口径产值203.5亿元。
半世纪闯滩苦干,输变电产业“乘风破浪立潮头”
岳池乘改革开放东风,于1978年成立了第一家输变电施工企业——四川省输变电工程公司,开始成建制输出输变电劳务。
生机盎然的岳池输变电(王晓波 唐冬华/摄)
借助国家电网建设高速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一代又一代岳池输变电人,以“宁愿闯滩苦干、不愿守摊苦熬”的坚毅与执着,走出家乡、走遍全国、走向世界,足迹遍布东南亚、非洲、欧洲、南美洲,架线总里程约100万公里,能绕地球赤道25圈。“攀爬百米铁塔,穿梭万米钢丝,守护万家灯火”就是对岳池输变电工人的日常工作写照。
岳池输变电产业历经近50年发展,已成为岳池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富企产业、富县产业,2024年实现产值70亿元、税收4.9亿元。“岳池输变电工”获评全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跻身全国20个最具特色劳务品牌,成为小平故里“走出去”的一张闪亮名片。当前岳池正依托坚实的输变电劳务基础,努力做大做强输变电制造产业,奋力开启发展新纪元。
三百年历久弥新,米粉产业“香飘千里进万家”
岳池地势平缓、江河交错,嘉陵江、渠江蜿蜒贯通,浇灌出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孕育出岳池这一“鱼米之乡”。岳池米粉自康熙年间传承至今300余年,经11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味鲜美、质地细软,清早“一碗岳池粉、一格小笼包、一碗羊杂汤”既待客又养生,“岳池好、好岳池,岳池米粉越吃越好吃”成为绝对。
近年来,按照“种研产销”一体化发展思路,岳池米粉已制定行业标准14项,有干米粉、鲜食米粉、方便米粉3大类产品,线下商超门店、餐饮门店3560余家,产品远销西班牙、英国等13个国家(地区),2024年米粉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6亿元。岳池米粉先后被核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获评四川省著名商标、“天府名菜”。
岳池米粉一条街
依托岳池米粉,我们始终坚持“建好天府粮仓、打造都市田园、推进城乡融合”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以粮油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奋力冲刺100万亩粮油、100万吨蔬菜、100万头生猪、100亿元产值的“四个一百”目标,成功跻身10亿斤产粮大县序列,岳池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全国第一的成绩通过国家中期绩效评估。
千余年传承发展,农家曲艺“韵味悠长传四方”
犁耕岁月承古训,曲唱春秋续新章,千年稻浪、千年曲艺与时代脉搏共振。岳池有陆游笔下“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的诗与远方,公元1172年,南宋诗人陆游在岳池写下《岳池农家》,诗中“农家农家乐复乐”奠定了岳池“农家乐”的文脉根基。
我们以“农家文化·陆游记”为主题,把诗中的“花、酒、丝、姑”等元素融入旅游产业,打造岳池农家生态文化旅游区等旅游目的地,实现农耕文化与现代旅居的完美交融。
岳池“中国艺术之乡”牌坊
岳池有“乡间村村皆曲艺,丝竹声声浸街衢”的天籁之音,2007年成为中国西部首个“曲艺之乡”,有竹琴、清音、盘子、快板、荷叶等20多个曲种,“农忙耕种,农闲听曲”一直是岳池最独特的风景,“岳池杯”被中曲协确定为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固定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七届,我们正在打造全国首个曲艺主题园“曲艺百花园”,推动曲艺文化强势出圈。
银岳池,迎天下,我们诚邀各位朋友来岳池做客,享田园静谧,品米粉醇香,赏曲艺悠长,在岳池山水街巷间穿行,美好入“岳”而至!
记者提问>>
岳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20多年
产业如何做到从弱到强?
岳池医药孵化中心
▼岳池县委书记陈松柏:
近年来,岳池医药健康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全县医药健康产业全口径产值达到203.5亿元,吸纳就业超6000余人。一路走来,我认为岳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四点。
源于不懈坚持
可以形象地说,岳池与医药健康产业结缘是一场“偶然”,但结果却是“必然”,从“偶然”到“必然”,源于我们矢志不渝的坚持。2004年,在岳池工业化摸索破题的关键时刻,我们成功引入四川科伦药业这一全国百强医药企业,奠定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基石,确定了岳池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自此之后的20多年,岳池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朝着这个方向,以坚强的信心决心,举全县之力,持之以恒、毫不动摇地发展壮大医药健康产业。
基于专业配套
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对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很高,我们高标准建成13项专业化配套,其中3项是“全省第一”:2015年,建成全省第一个Ⅲ类水质的医化废水处理系统;2018年,建成全省第一个分布式能源,为园区所有企业统一提供蒸气热能;2021年,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使岳池在安全生产、绿色发展等方面处于全省领先水平。2022年,建成全省唯一以医药化学原料药为主导产业的化工园区。
岳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岳池生产基地,规划面积12.1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5平方公里。园区先后获评中国生物医药最具特色园区、最具潜力园区,以及国家节能标准化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等荣誉
成于创新引领
医药健康产业是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一直以来,我们始终保持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成功建成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市级专家工作站4个。2018年,我们落实省委“创新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市州”战略部署,探索成都·广安生物医药“双飞地”跨区域产业协作模式,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建设300亩协作研发基地,作为岳池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中心”;在岳池生产基地成功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医药孵化中心——岳池创新药物孵化中心。同时,推动出台《广安市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四川(广安)特色原料药中试基地项目落户岳池,成都倍特药业在岳子公司——仁安药业入选全省唯一化学合成原料药中试研发平台,形成了医药健康产业“基础研究—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闭环体系。
兴于全链发展
我们坚持全产业链发展,着力构建“2+4+1”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就是一体发展“原料药+制剂”两大产业,协同发展医疗器械、医美妆容、中医药、医贸物流四大产业,延伸发展康养产业。我们全面推行“揭榜挂帅”产业链招商机制,组建医药健康产业链招商组,全力以赴招大引强、招群引链、招新引优,催化产业发展“链式反应”。
目前,全县共集聚链上企业64户,其中,全国百强医药企业9户、上市医药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可生产375个药品品种,其中全国独家品种14个、优势品种50个,产值上亿元单品3个,已成为全省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初步形成医药健康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园区龙头企业之一的仁安药业生产的原料药“氨苄西林钠”,年产值超1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这就是用它生产出来的成品制剂——注射用氨苄西林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多种感染。该产品已通过欧盟、日本等国际认证,远销德国、日本、印尼等十余个国家
园区龙头企业之一的科伦药业生产的大输液产品,年产值超10亿元,科伦药业大输液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对于未来,我们有“千亿产业”的发展愿景:力争2027年产业规模达到400亿元,2030年达到600亿元,2035年达到1000亿元,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地医药产业备份,打造国家级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
建设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
岳池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岳池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袁兴军:
岳池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与重庆山水相依、文脉相通、人文相亲、经济相融。近年来,我们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全域全程全力融入重庆都市圈,着力建设重庆都市圈新型卫星城,“同城融圈”积厚成势。总体来说,我们重点构建起了“三个圈”。
构建起了便捷的“交通出行圈”
同城融圈,交通先行。我们于2022年启动同城融圈第一轮交通三年大会战,三年间,累计投入资金44.43亿元,大力建设川东渝北毗邻地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主要涉及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打造立体交通。逐步形成由一个机场、两条铁路、两条航道和一张公路网共同构成的“空铁公水”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第二个层面,完善直连通道。规划建设蓬安至岳池、合川至岳池高速公路,目前已纳入川渝两省市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同时,与合川区签订S513、S407省道接线协议并纳入四川省“十四五”项目库。
第三个层面,开行直达班线。开通岳池至重庆主城区、合川区等4条跨省班线,岳池至江北机场等2条定制专线,岳池到重庆主城区平均车程从3小时缩短到1小时。今年,我们启动实施新一轮交通三年大会战,计划总投资127亿元,大力提升区域交通通达能力,加快构建同城融圈、链接双核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构建起了紧密的“产业协同圈”
我们聚力打造对渝原料药和智能装备产业配套基地,与重庆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合作共建四川岳池绿色原料药飞地园区,引进重庆的希尔安、南松药业等7户企业入驻医药园区,为博腾药业、科瑞制药等10余户重庆医药企业提供原料药产品,携手合川工业园区共建合川岳池医药健康产业园,并成功创建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同时,积极对接重庆渝北区、两江新区等装备制造产业配套基地,引进重庆博星、庆辉电力等4户装备制造及新材料企业,为重庆装备制造产业及上下游关联企业配套。
我们着力建设重庆都市圈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推动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全县供应重庆市场的规模以上蔬菜基地达61个,面积1万余亩,蔬菜外销重庆达70%以上。依托岳池裕民种养循环生猪产业园,将毗邻重庆合川的3个乡镇打造为川渝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20万头,年销往重庆10万头、销售额3亿元。
低坑大瀑布
我们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出以铜梁龙舞、巴南山歌、岳池曲艺等非遗文化学习交流观赏为主的研学旅游线路2条,以低坑大瀑布、涞滩古镇、钓鱼城等生态观光、古镇探秘为主的休闲观光旅游线路4条,年均接待重庆游客65万人次,带动文旅消费6亿元。
构建起了一体的“公共服务圈”
我们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积极推动教育、医疗、政务等公共服务等与重庆全面“接轨”、深度“融合”,致力打造同城化、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网络。
教育方面,我们与重庆八中等名校开展深度合作,与合川区19所学校实行结对共建,通过共享重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显著提升岳池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扭转了岳池过去因重庆虹吸效应导致的师资、生源“双流失”局面。
医疗方面,我们打通了县人民医院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双向转诊和病理送检通道,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儿童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渝岳两地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保个人账户实现跨省共济。
办事方面,我们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川渝通办”专窗,推动川渝两地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实现基本医疗保险转移、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等355个事项异地可办,极大方便了办事群众。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深入推进“同城融圈”,以交通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以服务为依托,全面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为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贡献岳池力量!
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岳池有哪些工作经验?
▲岳池县委副书记刘永红:
自岳池纳入全省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以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守正创新,扎实抓好“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项试点任务,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我们聚焦“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这一问题,坚持所有权让改革扎根、稳定承包权让群众安心、放活经营权让土地生金,推动实现“不荒一块田、种田好挣钱”的这一目标。
明权——颁证安心
逐村逐组核定农村土地界线和面积,重新换发土地所有权证,以农村土地现状图、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一图一证”来明确所有权,解决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现有行政村组在农村集体土地权属不清的问题。同时,持续巩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成果,确权颁证24.2万本,稳定家庭承包为主的经营制度,收回承包地508亩、重新发包485亩,做到了“长久不变”。
活权——入股放心
创新组建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社,通过集中经营权,变分散为集中,因地制宜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激活土地潜力。这里涉及3个方面:
第一,以村为单元建合作社。国家现代粮油园区涉及的8个乡镇已组建合作社158个,群众流转更放心、业主经营更安心,实现了抱团经营发展。
岳池顾县镇羊山湖新村(蒋翼鹏 摄)
第二,以户为单位量化股权。以入社承包地经营权面积为基数,按照田土不同类型、不同等级、不同区域计价入股,颁发股权证。通过田土调型、细碎化整治等方式新增的耕地,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合作社,解决集体股权、农户股权不清的问题。
第三,以社为主体运行和经营。理顺村集体经济组织与股份合作社关系,村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履行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合作社依法依规经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代管经营、耕种防收社会化服务等获取收益,80%以上收益优先保障入股社员进行分红,适度提取合作社发展公积金,解决收益不持续、分红不稳定的问题。
行权——分红开心
让农村发展,让产业升级,让群众受益是这项改革的最终目的。具体来说,就是让三个方面都能获益:其一,让集体有利益。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行使土地所有权强化监管,凭股权分红。岳池苟角镇大梨树村、白庙镇郑家村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其二,让群众有收益。在合作社带动下,入社农户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就业、二次分配等方式获得收益,人均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比入社前增收500元。其三,让业主有效益。业主通过信息平台流转土地,取得经营权,租地更省心;通过金融授信解决资金差口,通过购买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防范风险,种地更用心;还按照“谁种地谁受益”的原则享受补贴政策,经营更顺心。
“岳池输变电工”全国出名
岳池输变电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岳池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易鹏:
20世纪70年代,岳池部分群众外出打拼发展,进入输变电行业务工,经过多年拼搏奋斗,从下苦力、当抬脚的“门外汉”成长为“企业家”,用辛苦和汗水铸造了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岳池输变电工”。纵观岳池整个输变电产业发展史,我认为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
第一是“大”,有一支庞大的队伍
我们现在有输变电企业30家,其中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施工企业1家,共有施工队伍1000余支,足迹遍布4大洲17个国家,年均承揽项目1300余个,实现劳务收入约50亿元。岳池输变电施工占全国输变电施工份额近五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输变电劳务输出第一县”。
输变电高空作业(王晓波 唐冬华/摄)
第二是“精”,有一身精湛的技艺
我们的输变电工人始终秉承工匠精神,以钢筋铁骨丈量电力长空,用精湛技艺雕琢输电网络,先后参建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等多个世界之最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凭借过硬的技术本领斩获2019年首届四川电力企业职业技能大赛11个奖项。“岳池输变电工”于2021年获评全省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2022年获评全国20个最具特色劳务品牌之一。
第三是“优”,有一种优秀的品质
我们的输变电工人都是勤劳、朴实、善良且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农民群众,他们以“宁愿闯滩苦干,不愿守摊苦熬”的精神,用勤劳的双手打拼出幸福生活,创造了岳池输变电的辉煌。2008年南方雪灾,数万岳池输变电工人奔赴湖南、贵州等地抢险救灾。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岳池输变电工人逆行出征、千里驰援浙江等地电力建设,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被央视等媒体持续报道。
输变电高空作业
第四是“实”,有一套坚实的保障
我们大力支持输变电产业发展,制定产业扶持政策,设立产业扶持资金,2019年以来累计兑现近6000万元。我们拥有全省唯一的公办电力职业学校——广安电力职业技术学校,现有学生2500余人,已成为培育岳池输变电新型产业工匠的“摇篮”。我们还成立了国有资本控股人力资源公司——四川省银泰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开展“订单式培训+就业”合作,预计每年输送班组骨干200余人。
第五是“新”,有一条向新的路子
我们聚力推动输变电产业从“劳务输出”向“规模制造”转型跨越,引进入驻四川慕华电力等3家输变电制造企业,涵盖输变电设备制造、施工机具生产、智能电力运维设备三大领域,岳池输变电制造产业正加快起势。
接下来,我们将着眼于输变电产业发展趋势,以向新求变的决心、奋勇争先的劲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更强生命力和驱动力。最后,真诚邀请全国优秀输变电企业家来岳池投资兴业,与岳池输变电工人携手并肩,共拓电力施工新蓝海,共创装备制造新未来,携手打造输变电产业新标杆!
岳池盛产稻米
粮食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岳池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龙军华:
岳池素有“千年银岳池”的美誉,这个“银”字,既是对我们这片沃土的赞美,也凝聚着祖祖辈辈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特别是我们岳池出产的大米,粒粒饱满,品质优良,加工出来的米粉更是洁白透亮、口感爽滑,深受消费者喜爱。这些年,如何让“天府粮仓”既有产量又有质量?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
把种粮效益提起来
岳池自古就是产粮大县,但以前田地分散,种粮赚不到多少钱,导致年轻人不愿种地,老一辈也干不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几年我们下了大力气改造农田,按照“小并大、短变长、坡改梯、弯取直”的方式,累计改造高标准农田82万亩,占全县耕地的近八成。改造后的农田田块整齐、道路畅通,规模化经营率达50%以上,机械化率比一般农田高出15%以上。去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10多万亩,成功跻身全省10亿斤产粮大县序列。特别是“岳池大米”也成功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品质得到国家认证,现在成功把市场拓展到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岳池美食:米粉
将产业链条连起来
过去岳池的农产品有个怪现象——品质好的产量少,产量大的卖不上价。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我们下了真功夫。首先,我们成功创建“岳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个国家级平台。在这个园区里,我们建立了“从田间的稻谷到餐桌的米粉”全流程标准体系。此外,我们还和京东等电商平台深入合作,建起了“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管理。现在园区每天生产5万斤“岳池米粉”销往全国各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了3万亩米粉专用稻。去年园区“米”产业全链条总产值超过36亿元,现在很多种植业主到我们的园区去租地都是一地难求。
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以前群众最怕的就是粮食种出来卖不掉,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到头来却挣不了几个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让农户既能种好地,又能多挣钱。
第一,我们开展了“保姆式”服务。在全县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对农作物的耕、种、防、收关键环节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我们已累计培育服务组织186家,去年开展农业社会化的服务面积就占了全县种植面积一半以上。
第二,我们进行了“新技术”攻关。县上专门成立了岳池米粉研究院,和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这些高校合作,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研发“岳池米粉”专用稻新品种。现在种“岳池米粉”专用稻的农户一年能多赚25%。
岳池郑家村稻田酒店
第三,我们推进了“农文旅”融合。我们的田里现在不光能“种粮食”,还能“种风景”。春天赏油菜花,秋天闻稻花香,我们在农田里建起了“稻田酒店”,办起了“油菜花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体验。今年一季度,全县就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2亿元。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做好这么几件事:一是建设更多的高产田。争取到2025年底,我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二是引入更多的新技术。继续跟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出更好的稻种,把“岳池米粉”做得更劲道、更好吃。三是富裕更多的老百姓。继续把米产业做大做强,让种粮的有赚头,让务工的有活干,让经商的有机会,真正让更多的老百姓从农业发展中享受到红利。
岳池曲艺文化历史悠久
如何传承发展这一传统文化?
▲岳池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红云:
曲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智慧。岳池是中国西部首个“曲艺之乡”,现有竹琴、清音、荷叶等20多种曲艺形式,清朝县志记载“一骑琵琶弹市里,千家灯火照山前”就是岳池曲艺的真实写照。岳池曲艺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但也存在受众面小、地方性强等客观问题,如何从“小众偏爱”走向“大众潮流”,我们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着眼“后继有人”做好传承
为抓好曲艺传承,我们遴选中青年曲艺人员拜师省内外曲艺名家学艺,着力培育曲艺领军人才,岳池文艺工作者罗捷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我们开设“曲艺流动讲堂”,邀请牡丹奖得主、国家级(省级)曲艺名家现场授课,并在学校开设“曲艺兴趣班”,推广曲艺课间操,让“10后”成为曲艺传播生力军。目前,全县培养曲艺人才200余名,发展曲艺队伍150余支,成立全省首个县级曲艺团,16个曲艺种类纳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川荷叶《秋江》赴法国演出
坚持“守正创新”搞好创作
紧扣时代脉搏,围绕革命题材、乡村振兴等主题加强创作,创演了历史题材曲艺风情剧《岳池农家》、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红杜鹃》、反映农村移风易俗的清音《小姑出嫁》等200余部富含正能量的作品,深受群众喜爱。岳池曲艺作品多次获得省群星奖、巴蜀文艺奖等奖项,清音《米香粉香》、金钱板《埋名英雄柴云振》等作品登上央视舞台,荷叶《秋江》受邀到法国、意大利等地进行演出。
围绕“加强交流”办好盛会
2011年,以“岳池杯”命名的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展演活动正式落地岳池,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吸引了全国60余个曲艺之乡(名城)、150支曲艺队伍同台竞技,姜昆、刘兰芳等名家曾亲临现场点评,奠定了行业标杆地位,也促进了岳池曲艺展演专业化、常态化、品牌化。如今,“岳池杯”已成为全国曲艺界的盛会,通过这一盛会,岳池曲艺从地方特色走向全国,岳池曲艺之乡的名片更加闪亮。
四川荷叶《学堂来了北大生》获全国大奖
聚焦“形成风尚”抓好融入
我们把曲艺融入城乡发展,建成一批曲艺乡镇、曲艺社区、曲艺学校、曲艺传习基地,曲艺大牌坊、曲艺文化主题公园等更是成为城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乡村曲艺戏台、景点曲艺观赏体验区让“戏台搭到了院坝里,老曲艺变成了新时尚”。我们充分挖掘曲艺文化资源,建设全国唯一的“曲艺”主题园——曲艺百花园,内设曲艺博物馆、文化演艺等业态,“大、中、小”三个曲艺剧场计划每年演出1000场次,能满足全国不同曲艺剧目驻场演出。在曲艺百花园打卡,可以解锁传统文化“新姿势”和“潮玩法”!
在岳池,曲艺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当代的潮音。今年9月岳池将举办第八届曲艺展演,10月1日曲艺百花园也将正式开园。
热点回应>>
4月22日岳池专场发布会预告发布以来,累计收到了221条有效留言,关注较多的是公共交通方面的问题,有的网友呼吁增加公共交通工具,还有的网友反映汽车及电动车随意停车和变道影响交通秩序。
省政府新闻办代表网友提问——
便利公共出行和规范交通秩序
岳池县将有哪些举措?
美丽的岳池县东湖(王晓波/摄)
▼岳池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袁兴军:
近年来,我们抢抓纳入全省交通强县试点县的重大契机,大力实施第一轮交通三年大会战,全县公路里程突破4000公里,路网密度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立体化交通网络日益成熟。当前,我们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以更大投入、更强力度、更广范围,打响第二轮交通三年大会战,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更好地满足群众出行需要。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努力,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努力让交通网络更健全更通达
我们新一轮交通三年大会战,主要任务就是加快构建同城融圈、链接双核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具体来说,主要有四点:
其一,配合推进“一机场两高铁”项目,选址于岳池境内普安镇的广安机场可研已取得国家民航局审查意见;西渝高铁岳池段进度过半,预计2026年主体工程完工;南广高铁规划设置了岳池站点,“一机场两高铁”建成后,群众出行选择更多、效率更高、耗时更短。
其二,持续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广安绕城高速西环线将于今年内开工,预计2027年建成通车,届时将与岳池现有的G8515遂广高速、G75兰海高速、G42沪蓉高速、G85银昆高速这4条高速公路形成“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络。此外,我们还成功争取将蓬安至岳池、岳池至合川高速公路分别纳入川渝两省市高速公路路网规划,接下来将积极推动合(川)岳(池)蓬(安)高速公路的规划与建设。
其三,大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环城公路建成后,将有效解决过境车辆穿城而过造成县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G244花园至九龙段、S513岳池至合川快速通道等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实现县城区到各建制乡镇半小时通达目标;省道S316天平至坪滩段建成后,将结束岳池北部乡镇无干线公路的历史。
岳池农家文化旅游园区入口
其四,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质行动,实施幸福美丽乡村路、产业路、村道窄路加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优良率,在建制村100%通硬化路的基础上,推动农村公路向户延伸,全力争创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努力让交通服务更便捷更可及
近年来,我们以交通服务彰显民生温度,让群众更加可感可及,定制化改造岳池至成都等5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6个重点乡镇农村客运班线,开通城际公交线路4条、乡镇班线46条,投入公交车62辆、出租车166辆、班线客车216辆,市场化改革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方式,群众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接下来,我们将完善多元化客运网络,全力推动“全域公交”建设,加快实施班线客运公交化改造,加密主干线公交班次至15分钟/班,原来是20分钟/班。同时,加强客运市场管理,依法查处黑车等非法营运,规范发展网约车,促进客运市场健康发展,全力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和合法权益。
努力让交通秩序更规范更有序
交通出行,“行”得顺不顺畅、安不安全,“停”得方不方便、省不省心,往往是大家最在意的。对此,我们将着力解决好两个方面问题。
其一,加强“行”的管理。近年来,我们为解决城镇特别是县城部分道路交通拥堵、交通违法行为频发等问题,先后投入资金6000万元,完善了县城区及重点场镇重要路段交通信号灯、隔离护栏、测速设备等设施,设置固定检查点15处、流动巡逻组17个,每天安排200余名警力上路维持交通秩序,逢场天组织义务劝导员参与交通秩序劝导和维护,有效规范和改善城镇交通秩序,今年春节期间我县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极大缓解。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强化路面管控,采取“定点检查+流动巡逻+义务劝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交通不文明行为的劝导和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其二,解决“停”的难题。近年来,我们累计建成公共停车场29个、公共停车位5723个,有效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基本解决了“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老城区“金角银边”见缝插针,规划增设停车泊位3000余个,在新城区科学规划建设停车场,同时加快现有停车位智能化改造,提高城市公共停车泊位运行效率,加快实现从“停车烦恼”向“泊车无忧”转变。
摄影/四川画报记者 陈俊汐
资料图片/岳池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陈学军
审核/李春林
终审/陈佳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