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叫响“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
2025-10-24
2025四川省文旅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旅投大会10月29日在绵阳召开
 
 
10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苟小莉,总规划师肖婷,绵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昊,宣传部部长王璐,梓潼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建参加,就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发布会由四川省新闻中心副主任王敏主持。
 
 主体发布 
 
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将于10月29日在绵阳市召开。会议由省委、省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厅、绵阳市共同承办。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叫响“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苟小莉:
 
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精心策划“1+2”活动,“1”为一个会议,“2”为一个展示和一系列配套活动。
 
召开大会。10月29日上午10:00,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将在绵阳市梓潼县四川两弹城召开。会上将情景式推介“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推介四川文旅投资环境和发布投资新机遇,举行文旅重大投资项目集中签约等。
 
举办“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融合主题展。大会期间,将举办文旅融合主题展,全面展示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来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阶段性成果。
 
开展系列配套活动。10月28日晚上举办“安逸四川·绵阳之夜”国际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后续还将开展系列文旅招商活动和国际旅行商线路考察活动。
 
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合并召开,力求两会合一、精简高效、隆重热烈。
 
邀请文化界名人,通过“锦绣山河 泼墨为卷”“百业交融 共筑天府”“四方烟火 安逸入画”“万千气象 相约四川”四个篇章,宣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向全球推介四川文旅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亮点、新成果。
 
以文会友、以旅为媒,对接一批项目,促成一批项目,签约一批项目,把四川的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这座城,最李白”
绵阳全力打造这场文旅盛会
 
 
绵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昊:

承办此次盛会,是绵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将全力打造一届特色鲜明、内容精彩、体验丰富的文旅盛会。
 
筑牢基础保障,营造一流办会环境。设施提升上,系统实施城市功能完善、景区配套升级、道路交通优化等30个重点项目,特别对梓潼县四川两弹城主场馆进行智慧化改造,配备裸眼3D大屏、机器人接待、电子会务系统,打造沉浸式、交互式的智能化会议空间。
 
服务优化上,统筹梓潼县23家酒店、1700余间客房资源,建立“一对一”专属接待机制,并对志愿者、酒店及交通服务人员开展系统化培训,确保服务响应迅速、流程规范、体验温馨。
 
安全保障上,构建了公安、卫健、应急、市监等多部门协同的“大安保”体系,围绕食品、交通、消防等重点环节制定专项预案,开展全流程应急演练,确保大会全程平稳有序、万无一失。
 
做精特色活动,展现绵阳文旅魅力。文化体验上,大会期间全市推出“绵阳‘超’好玩”等“川超”主题文旅商务促消费活动、“E路秋游 ‘码’上出发”秋游绵阳文旅促销活动、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等文旅活动,梓潼县推出“蜀道寻踪·七曲祈福·两弹铸魂”文化周,让嘉宾深度感受绵阳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
 
业态展示上,设置文旅融合发展成果展区,重点呈现文博旅游、红色旅游、生态康养、科技研学、农文旅融合等新业态。同步推出“熊猫家园生态行”“两弹精神研学之旅”等十大主题线路,满足不同客群的多元化需求。
 
区域协作上,绵阳联合阿坝州启动“九绵黄金道”共建计划,推出景区联票、数据共享、联合营销等举措,携手打造大九寨世界级旅游环线,推动客源互送、市场共拓、产品共创,将成为本次大会推动全省文旅资源共享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与亮点呈现。
 
创新宣传推广,塑造绵阳文旅品牌。品牌打造上,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省级品牌为统领,重点塑造“‘青’睐绵阳”城市文旅品牌,推出涵盖运动、科技、潮玩等场景活动,塑造绵阳年轻、活力、时尚的文旅新形象。
 
形象传播上,在大会前夜于梓潼县状元第街区举办“安逸四川·绵阳之夜”国际文旅宣传推广活动,通过17个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文艺节目,生动演绎四川“天府之国、安逸四川、熊猫家园、古蜀文明”四大名片。同时,会前我们集中发布绵阳文旅宣传片《这座城,最李白》。
 
媒体联动上,策划中英文海外推广、新媒体话题挑战、踩线考察等线上线下活动,通过央省主流媒体、海外社交平台、网络直播等渠道进行全域传播,讲好绵阳故事、传播四川声音。
 
 记者提问 

四川将推出哪些具体举措
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
 
 
省文化和旅游厅总规划师肖婷:
 
我们将聚焦冬季、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聚焦高品质供给、高能级平台、高效能机制,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试点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示范引领,持续实施文旅消费提振行动和夜间文旅消费创新行动,打造文旅消费新品牌,全面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
 
增强消费吸引力。我们紧扣“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聚焦文旅消费新需求,省级层面统筹推出“少必入川”“熊猫伙伴”“蜀山暖雪”等10个文旅消费精品品牌。鼓励各市(州)结合当地特色策划推出“N”个地方特色消费品牌,包括成都市打造“蓉城囍事”、绵阳市打造“‘青’睐绵阳”等特色文旅消费品牌等,形成省市联动、主题鲜明、供给丰富、体验优良的“1+10+N”的文旅消费精品品牌体系。

激发消费新潜力。聚焦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突出全域协同、全龄供给,创新开展“冬游四川”消费季活动,联动市(州)推出滑雪场、特色温泉、旅游度假区等优质冬季旅游产品,举办2000余场次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加强与OTA平台深度合作,联动各方投入消费权益资金及优惠补贴,推动各大平台与全省景点景区、文博场馆、园区基地等深度合作,开展直播带货、内容种草等创新线上引流线下消费模式。
 
优化消费大环境。持续开展全省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旅行社、导游、旅游购物场所检查整治力度。持续推出“跟着川超游四川”等系列特色活动,提供旅游咨询、应急救助等便民服务,开设主题旅游巴士、旅游专线,加密赛事举办地与景区之间的旅游直通车班次,打造“第二现场”,延伸观赛体验。深入实施促进入境旅游三年行动,用好过境免签、离境退税等政策,提升入境游门票预约、线上线下购物等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入境游客从“头回客”成为“回头客”。
 
建设文旅消费试点城市
绵阳市有哪些具体举措?
 
 
绵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昊:
 
文旅消费作为扩内需、促增长的关键引擎,对经济社会的综合拉动作用日益凸显。绵阳作为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始终将提振文旅消费作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聚力打造“‘青’睐绵阳”文旅消费品牌。我们将依托绵阳旅游资源,结合文体消费、文娱演出等元素,推出“‘青’睐绵阳”文旅消费主品牌,并首批推出“熊猫有约”和“悠游周末”两个子品牌。其中,“熊猫有约”将整合绵阳中华大熊猫苑等资源,推出“熊猫地图”等特色产品,开展熊猫城市主题形象征集大赛等;“悠游周末”则瞄准亲子周末微度假市场,串联核心景区,提供全流程周末游解决方案。后续,我们将按照“成熟一个、推出一个”思路,根据客群市场需求,持续挖掘特色资源,陆续培育“音你而来”“味你心动”等特色子品牌,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品牌矩阵。
 
创新举办“玩在绵阳”系列主题活动。我们将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活动体系持续激发市场活力。10月28日将正式发布“‘青’睐绵阳”品牌标识体系,同步启动“百名文旅达人探绵阳”活动;联合携程、抖音等平台开展深度合作,评选“好吃、好耍、好住”三大“‘青’睐榜”,开展“三个一百”评选活动(百名文旅达人、百个绵阳故事、百件文创产品);冬季重点推出以罗浮山温泉为核心的康养产品和以九皇山、虎牙大峡谷等为核心的冰雪运动产品,通过举办“竞遍九州”潮玩绵阳电竞赛、“冬游绵阳·冰雪温泉文旅消费季”和迎新跨年系列特色活动,营造“冬游绵阳,别样温暖”的消费氛围。
 
着力提升“畅游绵阳”优惠政策供给。我们将依托涪江文旅一卡通,面向青年群体推出1万张五折青春卡;联合携程等OTA平台推出机酒车、景酒车优惠套餐,发放10万份种草礼包;联合8家银行推出“畅游、乐购、惠享”金融促消费措施;联合高德地图上线定制导航服务,发放平台专属消费券;凭川超票根可享所有A级景区首道门票免费、星级酒店住宿折扣、绵州大剧院观剧优惠等专属福利,真正让游客“花得少、玩得好”。


绵阳如何抓住“九绵高速”机遇
做好旅游业跨区域协同发展?
 
 
绵阳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璐:

九绵高速是连接川西北重要旅游目的地九寨沟与绵阳的交通大动脉,贯穿阿坝州九寨沟县,绵阳市平武县、北川县、江油市、游仙区,串联起九寨沟、黄龙、王朗自然保护区、白马藏族乡、李白故居等30余处优质文旅资源,形成了“一路皆景、一路通景、一路向景”的交旅融合新格局。走九绵高速到九寨沟仅需3个小时,我们相信它将成为广大游客朋友到九寨沟旅游的“首选”。

因此,我们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定向引流,努力把绵阳打造成为到九寨黄龙游玩的集结地和第一站,吸引更多游客取道绵阳、玩转四川。

全域谋划,让游客更悦心。我们深度融入大九寨世界遗产国际旅游线,对全市文旅资源进行挖潜赋能、整合提升,串联李白故居、方特东方神画、九皇山、报恩寺、白马王朗等九绵高速沿线重点景区与文旅项目,聚力打造“寻踪李白故里·探秘原始风光·体验白马风情”精品旅游北线,推动九绵高速从“交通线”向“文旅风景线”“文旅经济线”转型发展。同时,还推出“度假仙海湖·祈福七曲山·励志两弹城”精品旅游东线和“访熊猫家园·游大美羌城·享古海温泉”精品旅游西线,深度融入全省蜀道三国、藏羌彝民族风情文旅风景道,推动区域文旅资源的整体塑造和价值提升,更好满足游客高品质文旅需求。

提质增效,让游客更舒心。坚持以游客为中心,优化绵阳南郊机场、火车站等枢纽场站接驳运输服务,增开往返九寨沟直达客运专线,在九寨沟建立城市候机楼,依托神州租车等平台推出落地租车自驾服务,实现交通换乘“无缝”衔接。“一区一策”打造白马王朗、李白故里等6个主题高速服务区,形成集商业零售、文化体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闭环生态。比如,在平武木座服务区,白马藏族文化元素贯穿建筑内外,已成为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新窗口和游客打卡分享的网红地。

合作共享,让游客更欢心。当前,我市和阿坝州按照“资源共享、产品共育、客源共引、体系共建、品牌共塑”原则,推动建立以重点旅游景区、度假区和乡村旅游集聚区等为基础的优质文旅资源跨区域合作,共同制定落实“票根互认”等优惠政策,协同开展“最美打卡地网络评选”等活动,让游客一站式体验“九绵黄金道”的独特魅力。未来,我们还希望与成都、德阳、广元等地一道,进一步推动大九寨环线文旅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环线旅游公路、培育环线旅游产品、构建环线旅游服务体系。
 
建设文旅地标、精品线路、红色精品
梓潼县有什么举措?
 
 
梓潼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黄建:

梓潼是蜀道翠云廊的起点,中华文昌文化发祥地,“两弹一星”精神重要承载地。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七曲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支持打造‘两弹一星’红色文旅精品”,这既是我们必须扛牢的时代使命,更是我们必须抢抓的重大机遇。近年来,梓潼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在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注重原态保护。坚持把资源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一是聚焦古蜀道古柏林,对翠云廊古蜀道进行修补,将“交树交印”制度古为今用,在全省率先颁布古树名木司法保护令,并出台《梓潼县古柏资源离任审计交接管理办法(试行)》,建成全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二是聚焦古遗迹古建筑,投入1.3亿元,实施预防性维修项目9个,建成全省首个乡村石窟文化公园。三是聚焦红色革命文物,按照“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原则,对九院原院部旧址百余处文物进行系统性修缮,全面展现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蜀道奇观、七曲圣景、两弹真迹已成为梓潼文旅的重要基石。

注重活态传承。坚持在文化传承中催生文旅活力。一是以文扩圈,发起并成立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两弹一星”红色文化发展传承联盟,成功举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活动和7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持续扩大“朋友圈”。二是以文润心,编创《英雄·丰碑》等原创作品,先后在清华大学等高校演出350余场次,用一系列有内涵、有共鸣的“两弹一星”红色故事催人奋进、砥砺人心。三是以文塑城,把文昌文化、“两弹一星”精神等内涵禀赋融入城市建设,打造了一批文化地标、生态绿地,构建起“推窗即见景,呼吸皆文化”的城市空间。

注重业态融合。坚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模式,探寻市场“流量密码”。一是通过文博精品展形象,建成四川两弹城博物馆、航天科技馆,《惊世伟业 护国核盾》入选四川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二是开发文创产品赢口碑,设计“争气弹”等文创产品200余种,打造“文昌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系列产品畅销海内外,成功荣获第十一届四川农博会最受欢迎品牌。三是依托文化场景促消费,深挖独有文化元素内涵,带动消费超5亿元,七曲山文旅综合体入选“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

旅投大会如何通过项目建设
赋能四川文旅融合发展?
 
 
省文化和旅游厅总规划师肖婷:

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历经十年深耕,已成为国内文旅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品牌盛会。大会持续创新合作机制、拓展资源链接,推动一大批优质文旅项目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文化和旅游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围绕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文旅发展提出的新思路、新要求、新目标,推动出台一揽子文旅产业支持政策,加快谋划一批跨区域重大文旅融合项目,全省文旅经济保持平稳运行良好态势。我们将聚焦以下三方面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以项目招引夯基础。大力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建圈强链,联合经济和信息化厅、商务厅、省体育局等12部门出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专项工作方案》,配套制定十大重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举办全省文旅产业链发布会、中国(成都)演出交易会等重大活动,签约引进NBA名人赛、华住集团、科创·阅溪谷、亚洲影视动漫数字产业城等134个重大项目。

以项目建设促发展。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调度、运行分析、动态调整等“七大机制”,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千方百计推进项目建设。大蜀道·不夜三国城、广安建川博物馆聚落等项目竣工投运,凤凰湖农文旅融合项目、南充三国城等40个项目实现新开工。

以金融保障增动能。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金融办、人行四川省分行、相关市(州)政府召开全省金融服务文旅企业对接会,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文旅领域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上半年,文旅产业链相关链主链属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支持564.7亿元,同比增长24.9%。1—8月,发行文旅领域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50个、发行金额23.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7%。
 
本次大会,我们聚焦文化和旅游产业链10个细分领域、跨区域文旅融合重大项目,精选推出文旅招商项目480个,招商总额5700亿元,包括演艺产业、数字文化产业、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健康旅游等领域,并将发布文旅重点项目投资机会清单。
 
 
 
摄影/四川画报记者 蒋翼鹏
编辑/陈学军
审核/李春林
终审/陈佳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