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下午,“烽火淬砺·文物记忆:《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艺术》图书分享会暨《犹记当时烽火里——80组文物讲述伟大抗战精神》新书发布会”在2025天府书展主会场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出版社主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协办,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支持。
《刀锋刻史——李少言抗战版画艺术》《犹记当时烽火里——80组文物讲述伟大抗战精神》是四川美术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两本抗战主题读物,在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时间节点推出,意义重大。《刀锋刻史》关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先驱、四川美术事业重要奠基人李少言先生的抗战版画艺术;《犹记当时烽火里》则精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藏的80组珍贵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伟大抗战精神。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青稞,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龚仁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文物部主任赵迪立,四川省普通高校美术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四川省美协版画艺委会副主任贺思恩,成都市美术馆策展人何禹珩,四川出版发展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汪映红等四川艺术界代表、抗战纪念馆革命文物研究专家代表,李少言家属代表,四川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领导和员工代表参加了活动。
活动现场,四川美术出版社社长唐海涛代表出版方致辞。他说,提到抗战红色艺术,李少言先生的版画是绕不开的经典,他不仅是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先驱,更是扎根前线的抗战战士。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李少言投身革命洪流,在晋绥抗日根据地的窑洞与战壕边创作了大量宣扬革命、鼓舞士气的抗战版画,记录下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历程。《刀锋刻史》正是以“抗日烽火”“沂蒙精神”“红色传承”为脉络,完整收录李少言创作的《一二〇师在华北》木刻组画现存34幅原作,全方位还原一二〇师转战华北、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历程。而这组文物和李少言的抗战经历也收录于《犹记当时烽火里》这本书中,展现了全面抗战时期根据地艺术工作者全身心投入艺术宣传工作的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青稞在致辞中指出,李少言先生作为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者,在抗战岁月的晋绥抗日根据地以刻刀为笔、木板为纸,用大量经典木刻作品记录了八路军的战斗历程与军民一心的抗战岁月,彰显了中华儿女不屈的民族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亦延续革命精神,以敏锐视角创作反映人民生活与时代变迁的作品,满含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李青稞表示,此次推出的《刀锋刻史》一书,收录了李少言抗战经典版画、珍贵创作手稿及文物捐赠历程,为抗战时期美术研究提供了权威史料,更将个人艺术生涯与民族历史记忆深度融合,为红色文化赓续注入持久动力。她希望四川美术界同人以李少言先生为榜样,坚定文化自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四川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力量。
随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贺思恩与成都市美术馆策展人何禹珩,以对谈形式剖析《刀锋刻史》中李少言版画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二人指出,该书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推出并联动同名版画展,其收录的抗战时期大型木刻组画《一二〇师在华北》,是目前罕见的兼具极高艺术价值与文献价值的珍贵史料。对谈梳理了李少言作为中国新兴版画代表人物投身革命的历程,深入阐释了李少言“为革命刻木刻”的创作主旨,并结合部分作品剖析其革命性与战时实用性。二人一致认为,李少言的版画艺术是回望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鲜活载体。
接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革命文物部主任赵迪立女士发言。她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抗战历史的综合性专题纪念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肩负着传播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开展和平教育的使命。这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四川美术出版社通力合作,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推出《犹记当时烽火里》这本主题图书,反映了作者团队及出版社团队对抗战文物收藏与保护、抗战精神传承与弘扬所作的实际工作与努力。本书以抗战精神的四个维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骨架,铺开一幅全民族抗战的生动画卷。书中为每件文物配上 “烽火遗珍”“文物档案”“精神烙印”三个概览板块,让读者既能看到文物的斑驳厚重,也能体悟其背后的时代重量。“让文物说话,就是让历史说话。” 翻开这本书,你会明白:抗战精神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动在血脉里的基因,是危难时的挺身而出,是平凡中的坚守担当,是无论何时都 “不服输、不低头”的骨气。
最后,活动在热烈振奋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希望更多读者跟着这两本书,一起走进李少言的抗战版画艺术和抗战纪念馆收藏的多种抗战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把烽火里的抗战精神一代一代传续下去。
编辑/黄方力
审核/鲁琴
终审/陈佳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