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家园 幸福丹棱
文章出自: 文/伊达
       眉山丹棱古称齐乐郡,因城北“红色有棱、状若飞旗”的赤岩山而得名。面积450 平方公里,属成都1 小时经济圈、大峨眉文化旅游圈,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摩崖造像瑰丽独特、千年白塔辉耀古今、大雅之堂诗书合璧,成语“难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

 

较高的海拔、茂盛的植被,成就了老峨山“成南清凉地”之名(张蒙军 摄)

 

山川秀美 层峦叠翠——领略生态美

 

       丹棱地处北纬30°,气候温和,四季如画,山水相依。特别值得游客前往的便是著名的老峨山,这里拥有灵山睡佛、金顶佛光以及东坡岭、九老洞等自然和人文景观。

 

老峨山玻璃栈道(张蒙军 摄)

 

       老峨山最高海拔1142 米,为总岗山脉的主峰,登老峨山金顶可领略其“金顶东领三千顷,平原南来第一峰”的壮阔之美。传承千年的“六月六”朝山会历经1600 余年而不衰,是成都平原祈福盛会和省级非遗名片。

 

       较高的海拔、茂盛的植被,成就了老峨山“成南清凉地”之名,夏季气温比平原地区低5℃左右,是“远离尘世、临近都市”的休闲避暑胜地。

 

丹棱,幸福流淌(杨正南 摄)

 

       漫步山中小道,沿途树林繁茂,植被葱郁,空气清新;驻足半山腰的玻璃桥,四周绿意环绕,脚下波光潋滟,古寺、喊泉、长廊、游船、星空露营地尽收眼底。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体味田园美

 

       丹棱山水形胜、四季如画、乡村秀美,涌现了一批以幸福古村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距成都120 公里的丹棱顺龙乡,翻过600 多米的山丘,便来到“幸福古村”。

 

●幸福古村

       幸福古村,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依山而建,面河而立,错落有致,与自然环境相生相融,是全省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

 

       整个村子以苍翠的山林为基调,以红砂石文化为根基,以民居、庭院、古道、古树、古桥、奇石景观为代表,千年银杏夫妻树、龙抬头、青蛙石、鹰嘴崖、清代石拱桥“赵桥”、大寨梯田、丹马盐铁古道、古城牛角寨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丹棱县幸福古村

 

       近年来,幸福古村以“质朴原乡”为主题,深挖古村落文化、农耕民俗、自然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憩、乡村民宿、研学旅游、节庆活动等农文旅产品自然地融入古村之中,构建起“幸福古村”新乡村生活方式。

 

       幸福岭生态民宿聚落位于幸福古村的山梁之上,依山就势、临溪而居,充分尊重原乡建筑和传统文化,聚散有度、随地赋形,承袭了幸福古村“古、静、拙”的历史文脉和“散、小、巧”的自然布局,以最自然的方式维持了区域生态平衡。

 

●桔香稻田

       桔香稻田位于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里仁社区、高河村,占地面积1600 亩,总投资4000 万元。

 

桔香稻田,成(都)眉(山)周边乡村旅游市场新亮点

 

       通过建设优质粮油标准化种植基地,发展集农事体验、研学、休闲娱乐、庭院经济、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农商文旅综合体,带动村民发展家庭农场、农家乐、餐饮业等30 余家。

 

       连续五年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成(都)眉(山)周边乡村旅游市场新亮点。

 

诗书合璧 宏远雅正——感悟人文美

 

       丹棱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丹棱大雅堂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系北宋丹棱名士杨素为实现黄庭坚弘扬诗圣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而建。

 

大雅堂,丹棱人民最重要的精神文化殿堂(刘雪琴 摄)

 

       大雅堂雅集黄书墨宝,荟萃杜诗碑林,堂内珍藏黄庭坚手书杜甫两川夔峡诗诗碑300 余方,历时三年建成。黄庭坚欣然题名“大雅堂”,并作《刻杜子美巴蜀诗序》和《大雅堂记》叙其事,被后人称为“诗书合璧”,成语“难登大雅之堂”典出于此。

 

       目前,大雅堂成功创建国家三级博物馆、省级廉洁文化基地,成功列入首批“天府文旅IP”项目库。

 

夜色中的大雅堂主殿(王澄琳 摄)

 

       丹棱大雅堂的建设,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励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今天的大雅堂,收藏昨天、珍藏今天、昭示明天,已成为丹棱人民最重要的精神文化殿堂。

 

自然馈赠  鲜香悠远——品赏珍馐美

 

       丹棱有着丰富的地方特产和美食。避暑丹棱,不仅能享清凉,更能享口福!

 

丹棱是全国最大优质“不知火”桔橙生产基地县

 

丹棱县是茶马古道的一站,茶叶种植历史已有2000 多年

 

丹棱羊肉其肉质细嫩且有嚼劲

 

丹棱冻粑口感软糯,甜而不腻,香而不粘,老少皆宜,已成为丹棱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画报》2023年6月刊

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