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一个个地震“孤岛”
“9·5”泸定地震造成山体崩塌、巨石翻滚,强烈的地震波快速向周边扩散。泸定县的众多城镇村落散落在大渡河两岸,断电、断水、断网,成为地震“孤岛”,急需救援。
       “9·5”泸定地震造成山体崩塌、巨石翻滚,强烈的地震波快速向周边扩散。泸定县的众多城镇村落散落在大渡河两岸,断电、断水、断网,成为地震“孤岛”,急需救援。
 
 
四川武警总队甘孜支队和重庆巴南救援队,利用溜索过河,前往泸定县磨西镇共和村救援(四川武警总队甘孜支队提供)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抗震救灾作出重要部署,应急管理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迅速调度指挥,各支救援队伍迅速出动。一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救援行动迅速展开。
 
 
甘孜消防救援队员徒步前往青杠坪村运送物资(胡廷辉 摄)
 
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驰援磨岗岭
 
       1935 年5 月,红军长征经过磨岗岭,争分夺秒由此前进,经泸定桥北上。87 年后,一支支救援队伍从磨西镇出发,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和时间赛跑,向着磨岗岭前进,解救被困的乡亲。
 
       9 月7 日上午9 时15 分,泸州应急救援队队员前往磨西镇磨岗岭村参与救援。由于进村道路中断损毁,救援队员只能徒步挺进磨岗岭村。刚出发不久,队员们就在崎岖的山路上遇到了一对准备进村的母女,他们一路相伴护送。沿途不时有落石阻挡众人前行的步伐。队员们一边行进,一边全力清除障碍。最终,历经3 小时徒步7 千米,一行人终于抵达磨岗岭村。队员们也将母女俩交给当地村干部妥善安置。
 
 
消防队员背起救灾帐篷,前往磨岗岭(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提供)
 
       “快,把帐篷撑起来。”在得知磨岗岭村空投了一批帐篷而村民却不会搭建后,救援队员们迅速在空地上为村民搭建起了帐篷,并搜救伤员、转移群众、安置群众。
 
       空投的帐篷数量不多,远远不能满足村民的需求。9 月8 日,刚刚结束前一天架桥救援任务的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雅江大队接到命令——和康定中队一起将28顶帐篷立即送往磨岗岭村!两只救援队伍闻令而动,消防战士扛着一顶顶120 多斤重的帐篷,从山脚下出发,沿着一条废弃已久的山路,向磨岗岭村进发。共计用时4 个多小时,他们将帐篷完好无损地送至磨岗岭村。之后,他们开始在村子里的安全地带搭建帐篷,去垮塌的房屋里抢救被掩埋的生活物资和财产。
 
 
消防队员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提供)
 
       在救援队伍逐渐完成救援工作的时候,另一支身着迷彩服、衣服上印有“四川民兵”字样的队伍,扛着铁锹等工具在被阻断的公路上出现,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磨岗岭村通向磨西镇、因地震被阻断的唯一一条公路,经过民兵队伍的抢救,行人已可以通行。
 
       9 月8 日,当各支救援队伍陆续离开磨岗岭村的时候,一顶顶蓝色的帐篷已经搭建完毕,村民们已经全数搬进救灾帐篷。同一天,好消息传来——后续救援物资将通过被抢通的道路陆续运达村子里。村民们不由地长舒了一口气……
 
 
救援人员向共和村运送救援物资(四川武警总队甘孜支队提供)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赛跑”青岗坪
 
       距离磨西镇不远的青岗坪村灾情严重。当天下午,当救援人员前往青岗坪村时,一条湍急的河流横亘在面前。河上有管道和绳索,根本没法转运对岸伤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甘孜支队雅江大队大队长张国胜带领十人冒险抵达对岸,现场砍树,利用树干和树枝迅速制作简易桥。
 
       这座手工造出的简易桥,给青岗坪村全村人带来生的希望。从简易桥通过后,救援队员迅速入村进行搜救。现场,救援队员们先用担架把伤员转送至简易桥,桥对面的战友接到伤员后,再次转送至救护车上,同时还把被困群众一同护送转移。夜以继日的救援后,青岗坪村被困的300 余名群众被安全转移,其中有重伤员29 人。
 
       “路被掩埋,房屋倒塌,滚石不断……”甘孜州特警支队副支队长罗杰回忆,这是地震发生后青岗坪村的现状。9 月6 日,当罗杰率领的先遣队经过村民安置点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吕东才拉着罗杰的手说:“我们村有3 个人失联了,真的很担心,希望你们帮我们找到他们啊!”原来,地震发生的时候,3 位村民在山上采药材。路边有搭建的棚子,他们便紧急在帐篷避险。“路边有落石,电话也打不通,我们不敢跑。”经甘孜州特警支队救援队搜寻,8 日下午14 时30 分左右,3 名失联人员在泸定县磨西镇共和村境内被找到,身体状况良好。“如果没有你们,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才能出去了……”劫后余生的伍建华,双眼噙泪拉着特警队员的手说道。
 
       因进出不便,小到一包面、大到一张床,都全靠官兵肩挑背扛徒步入山运达。为了让村民们睡个好觉,武警四川总队甘孜支队上百名官兵,把100多张折叠床,扛进了青岗坪村。
 
       地震无情人有情,抗震救灾显真情。随着各项救援工作的有序推进,青岗坪村也在逐渐恢复生气。
 
 
9 月6 日,甘孜州泸定县海螺沟大桥附近,“9·5”泸定地震导致的山体滑坡使海螺沟景区通往磨西镇的道路中断,消防救援人员用绳索和身躯“搭”起救援通道。图为一名消防救援人员背着一个小孩拉着救援绳索转移,身后的战友则用自己的安全帽护着小孩的头(华小峰 摄) 
 
救援队来到共和村,人心就安了
 
       震中泸定县磨西镇共和村,村里常住人口800多人,因断水、断电、断路,成为“震中孤岛”。
 
       救援迫在眉睫,湍急的溪水却阻拦了去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过河成了当时唯一的选择。经研判,四川武警总队甘孜支队和重庆巴南救援队决定用身体和绳索搭建桥梁打通生命救援通道。利用溜索,武警支队将一名名特警成功运送到对岸。到达对岸的特警也拉起绳索,将战友们拉到岸边。
 
       在救援队徒步赶赴共和村的同时,空中救援也紧急介入。获知共和村受困消息后,四川省地震救援指挥部调派了三架直升机飞往共和村,展开当地重伤者的紧急转运工作。救援队伍为伤者简单包扎、固定,运送到安全位置,再通过直升机接走。
伤员转移后,村民饮食用水的难题摆在眼前。“共和村村民急需食物。”村内的消防员再次向指挥部发去求助信息。随即,直升机载着近40 箱泡面粉条赶来,饮用水也在之后陆续送到村民手中。
 
       同在共和村被困的还有不少游客。从泸定县来共和村附近泡温泉的一家三口,在途中遭遇地震,被困在了村内。消防员接到消息,将被困人员转移至最近的公路。途中,他们遇到一道七八十度的陡坡,陡坡上布满山石、沙土。为安全撤下,消防员在山间拉起几十米的绳索,将小男孩放进背囊,攀爬在近乎垂直的陡坡上,还不时安慰肩上吓得哭的小男孩。
 
       作为共和村村支书,地震发生当天,徐康琼和村里的党员、村干部,不顾余震、落石等危险,跟着特警和消防队员第一时间赶回村子,连夜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并协助救援队伍开展工作。当地群众说:“救援队伍来了,我们心就安了,大家一起共渡难关,都会好起来的。”
 
日夜兼程,水上空中通道救援得妥
 
       地震发生后,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汶川大队迅速反应,立即集结74 人携带绳索、橡皮艇、担架和破拆顶撑等600 余件套装备,于9月5 日14 时15 分从汶川出发,21 时抵达泸定县得妥镇开展救援任务。6 日,汶川大队队员张自立,抱着一名从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疏散出来的2 个月大的婴儿。这充满温情的一幕被新华社记者定格下来,张自立臂章上的“汶川”二字让许多网友热泪盈眶。74 名“汶川哥哥”的美名也传遍全网。
 
 
9 月6 日,阿坝森林消防支队汶川大队队员张自立,将一名从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疏散出来的2 个月大的婴儿交给医生检查(格绒 摄)
 
       受省应急管理厅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信息中心命令,达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先后组织两批次救援力量驰援地震灾区。9 月6 日,支队携带破拆类地震救援相关装备从磨西镇赶赴得妥镇紫雅场村、联合村开展救援工作。7 日,支队携带冲锋舟、橡皮艇在得妥镇进行入水救援作业,并同时开展水域救援航线侦察,转移被困群众。
 
       村子与外界失去联系,村里的3 个组分别位于3 座山上,怎么联系,情况如何?危急关头,得妥镇紫雅场村村党支部书记张平连夜徒步翻过3 座山,组织村民自救并等待救援。在张平到达3 组的同时,消防、武警等各方救援力量已从大渡河上游洛进沟大桥处出发,乘冲锋舟、橡皮艇、运输船等赶往紫雅场村转移受灾群众。
 
       在水上救援紧锣密鼓进行时,空中力量也参与救援。因为得妥镇湾东村道路中断,西部战区空军某团派出直升机,将村民和伤员运至磨西镇。村民们再从磨西镇,乘坐旅游大巴车到泸定县安置点。
 
 
9 月11 日,西部战区空军某团将被困于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的水电站工人平安接回(舒奥博 摄)
 
       灾难面前,生命至上。救援到达,群众心安。一幕幕感动,一个个奇迹,在泸定这方土地诉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