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旅游名县 如何代言天府?
文章出自: 《四川画报》2019年6期 文/ 李小波
 天府旅游名县,因何而名?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但需要回答什么是“宜”、为什么“能”、凭什么“尽”。
        四川开展的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是文旅界的创举,其魅力在于,既开启了全域旅游的政府引擎,又树立了市场品牌。入选天府旅游名县,一定在文化与景观、项目与产业、服务与设施等诸多方面能代表天府,文化有创意,项目有创新,产业有创举,设施有创造,第一批入选的十大名县,堪当此任。
        天府旅游名县,因何而名?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下,“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但需要回答什么是“宜”、为什么“能”、凭什么“尽”。
  
因蜀山而名——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大家耳熟能详。但是,中国有大量的山岳景区,诗画浙江、七彩云南、清新福建等,众多的山岳依然秀、依然幽,四川凭什么敢称“天下”?
        徐霞客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在《徐霞客游记》中,中国的三大龙脉之南龙最为气势磅礴。从众山之祖昆仑山到长江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延伸进入四川的山脉主要有四支:东北面沿着岷山归宗至青城山,中间沿着邛崃山结络于峨眉山,西面从大雪山耸立起贡嘎山,更西面沙鲁里山经过格聂神山,构建出稻城亚丁的三怙主神山。大蜀山体系是中国南方龙脉的龙头,所以,“青城天下幽”成为道教飞仙之道;“峨眉天下秀”在金顶圆满“行愿合一”;“蜀山之王”贡嘎山跨越香格里拉之巅;稻城亚丁不仅是地平线上的极致风景,还是大香格里拉的“魂归之处”。 
 

高出云端的稻城三神山(黄建国 摄)

 
因蜀水而名——西方之水尽汇于蜀,大地经络无所不通 
 
        四川有四大水系,岷江水系、嘉陵江水系、金沙江水系和长江干流水系,川流不息,精彩纷呈。河流是孕育文明的载体,天府旅游名县因河流而兴,因河流而名。 
        因蜀水而名的文旅融合,纵向形成上中下游的风景梯度和人文差异。岷江为代表的九环线,仿佛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神鸟逐日”,从成都平原起飞,从青城山仙道飞升,穿过汶川、茂县的藏羌图腾,飞跃松潘天门,迎送昆仑瑶池、九寨黄龙。横向形成滨河的景观观光,河流台地的乡村旅游,城市节点的旅游集散以及分水岭的山地旅游。河流流域是流动的旅游线。孟子说:“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因河流而名的天府旅游名县,串联成“流连忘返”。
 

都江堰是先秦时期李冰和四川人治水智慧的结晶 (曾岷 摄)

 
因蜀道而名——川陕蜀道跨秦陇,南方丝路通南亚 
 
        剑门不是关,是天府之门,是蜀道之门,是关中、汉中、蜀中的“三中”纽带,以西昌为核心的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绸之路呼应,构成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纽带。西昌古称“邛都”,通过部落联通至邛崃。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在甲骨文研究中,以前只发现“河”但没发现“江”,后来在日本所藏的甲骨文中,终于发现了“邛”。经他研究“邛”与“江”同源,是同一个字,于是把四川这一区域称为“邛方江源”“江源古国”。如果把天府的“蜀海”与汉源“笮海”、西昌“邛海”、云南“洱海”连接,可称为南丝路上的“川滇四海”。 
 

古蜀道见证了川人向外拓展的精神(周乐天 摄)

 
因蜀城而名——四方之极,天府经纬 
 
        城市犹如生命的活体,以森林为毛发,以山体为骨肉,以水系为血脉,以道路为经络,形成跳动的城脉。蜀城,随蜀山而居,顺蜀水而安,随蜀道而迁。在四通八达的盆地辐射空间里,成邑成聚,成镇成都,环绕天府山水,纵横天府经纬。
        天府旅游之城,以历史剖面串联起城市的演变,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代表,保留了中国城市规划的两大经典体系,一是《考工记》的工整气魄,以人民南路为南北中轴线;二是《管子》的因地制宜格局,顺山理水,形成从都江堰到金沙、宽窄巷子的偏心文化轴线,历经古蜀遗址、秦少城、汉锦官城、三国城、芙蓉城、唐代“扬一益二”、宋代坊市、明代蜀王府、清代满城。紫气东来青羊肆,金沙古蜀宽窄巷,千年蜀韵城记,几段川剧高腔。 
 

位于青羊区的天府广场,是成都城市南北中轴线的起点(李志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