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一颗心 行走羌区
文章出自: 文/图 徐献
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的《羌寨——汶川羌区地震前的最后镜像》一书于近日出版。该书作者、四川摄影家徐献为本刊签约摄影家,“十多年来,徐献把自己的创作激情和对摄影的热爱全部献给了‘云朵上的民族’——羌族”。他以汶川龙溪羌区为拍摄重点,逐步延伸至茂县、理县等羌族聚居区,这些地区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十多年来,徐献拍摄的羌区作品上万幅,有地震前也有地震后的影像,系统地记录了羌族同胞的生存环境、建筑、宗教、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这些影像对于遭受巨大破坏的羌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古老文明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又是五月,“5·12”汶川特大地震7 周年,让我们通过徐献的影像,记住那里的曾经美好,见证羌族人民的坚韧。
 
徐献  一个长期行走在西部的摄影师,关注西部人文地理,摄影作品曾被《中国国家地理》《华夏人文地理》《文明》《中国探险》《中国民族》《西南航空》《四川画报》等杂志采用,与人合作出版图文类书籍若干。
2008 年7 月,举办个展《羌地绝影》;
2009 年10 月,《羌》作品获得四川省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览金奖,11 月,《羌》系列作品获得四川省第六届《巴蜀文艺奖》摄影奖;
2009 年4 月,获得四川省年度摄影人物奖;2010 年1 月,被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四川新闻摄影协会、四川蜀蓉摄影家协会授予2009—2010 年度四川摄影“十杰”称号;2012 年1 月,参加首届《灵光6+6》成都当代摄影艺术展览;
2012 年3 月,参加《光圈》摄影作品展览;
2015 年,《羌寨——汶川羌区地震前的最后镜像》出版。
 

在龙溪乡,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羌碉楼静静地矗立在大山深处,见证着羌族悠久的历史。有着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羌族民居依然保存完整,朴实的人们在这里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2001 年12 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带着相机进入了地处大山深处的四川理县蒲溪羌寨,不经意间叩开了那片古老的土地。在以后的日子里,又有幸结识了羌族朋友余永清。这是一个对羌族文化有着很深研究的年轻人,他特有的真诚打动了我,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在他的热情帮助下,我开始了心灵的羌区之旅,用镜头记录羌人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宗教习俗等。
  龙溪距离汶川县城不过二十多公里,山寨大多分布在阿尔沟的大山半山腰,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拖拉机。那时候,从乡政府到阿尔寨只有不到十公里路程。但是,道路崎岖、凸凹不平,交通极为不便。人们进出山寨大多步行,汽车也只有越野车才能通行。行走的艰难,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龙溪乡,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羌碉楼静静地矗立在大山深处,见证着羌族悠久的历史。有着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羌族民居依然保存完整,朴实的人们在这里过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
 

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有49 座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瓦”即羌语“黄泥垒成的土峰”之意。图片摄于2007 年10 月

 
  龙溪乡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的羌族寨子,这些寨子大多建在半高山地带,地势险要。记得2007 年10月的一天,我前往龙溪的一个高山寨子——大门寨。十五公里的路程,却要翻越两座山,且山路弯弯,路面狭窄,我的吉普车勉强能通过,转弯时,半个轮子都悬在外面。道路的艰难是事先没有想到的,这也是我在羌区拍摄最为艰难的一次,十五公里足足开了五个小时。
  在以后的拍摄中,每当我进入羌寨的时候,一些几岁或十岁左右的孩子,便会围着我,看着我的镜头,用稚气的嗓音问我:“叔叔,给我拍一张照片好吗?”当我看着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的时候,我的心便会被一种莫名的东西牵住,镜头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他们。
 

孩子,是古羌文明的传承者,是羌民族的希望。图片摄于2010 年2 月,汶川垮坡寨

 
  数年的拍摄,让我的心在不断接受古老羌文明的洗礼中,变得更加平静。我的镜头也变得越来越平实,没有色彩的夸张,没有做作的造型,没有影像的冲击,只需要一颗平静而充满尊重的心。一切的拍摄都是在自然和谐中摁下真诚的快门。通过我的镜头,记录羌族同胞的平常生活和他们平凡而又精彩的故事,同时也在用心记录羌区的一段历史。直到2008 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我才知道这些平实的影像多么的弥足珍贵。
  我所呈现的羌区影像并未囊括全部的羌族地区,比如北川等地,但是也可以窥斑见豹。希望通过我的影像记录,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羌族。这是我的初衷。
 

羌族的释比被誉为人神中介者、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是羌人心目中的知识分子。释比作法大都是通过舞蹈来体现的,如羊皮鼓舞。羊皮鼓舞是一种带有古老羌族遗风的、羌族所独有的舞蹈,主要在祭祀活动中进行。图片摄于2007 年4 月,汶川阿尔寨

 

火塘是羌人取暖煮饭的地方,也是羌人家庭议事的场所,更是火神的象征。图片摄于2012 年10 月,茂县三龙乡

 

2008 年11 月,“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徐献第二次来到龙溪羌区。布兰寨已经毁于地震,他试图在废墟中寻找曾经的美丽。一位羌族妇女正坐在垮塌的羌房上制作传统的羌绣。这情景让他感受到了在大灾大难前,羌人的坚强与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