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幸福路——四川藏区采访纪行
文章出自: 文、图 / 李昕、胡雅等
  四川藏区地处川、藏、青、甘、滇五省(区)结合部,幅员约25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5 万多人,是我国第二大藏区,也是内地连接西藏的重要通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制订了一系列促进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特殊政策,在藏区实施了一大批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的重大民生工程,有力地促进了藏区经济跨越发展。
  4 月15 日—21 日,本刊记者随“中央媒体四川藏区行”采访团深入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走进村寨、学校和农牧民的家中,用镜头记录下藏区各族人民的生活新变化,感受雪域高原的幸福新生活。
 
 
 
 
  泸定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东与雅安市天全、荥经两县接壤,西与甘孜州康定、九龙两县毗邻,南连雅安石棉县,是进藏出川的必经之地,被誉为甘孜州“东大门”。1935 年5 月29 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泸定也因此成为革命历史名城。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泸定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特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这里出产的红樱桃光洁艳丽、鲜润多汁,不仅外观诱人,而且营养价值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2010 年,泸定被评为“中国红樱桃之乡”,并成功申报“中国红樱桃地理标志”。 
 

杵坭的樱桃丰收了

 
 
 
 
  道孚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部,是四川取道康北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也是茶马古道之门户。境内旅游资源富集,惠远寺、亚拉雪山、八美石林、龙灯草原、玉科草原、扎坝大峡谷等景区,与周边的海螺沟、新都桥、丹巴等景区形成了互补的精品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
 
 精美绝伦的道孚民居
 
  在海拔近3000 米的高原城市道孚县城,鳞次栉比的藏式民居从平坝向着低缓的山坡上蔓延,宏伟壮观,色彩艳丽,使整个城市熠熠生辉。
  道孚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奇绝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民居外表主要由棕白两色构成,白色的屋顶,白色的主墙,木结构处多用棕色颜料染涂,其间配以红、蓝图案,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映衬下,仿佛置身奇妙的童话世界。
  在建筑材料上,道孚民居以木材、石材、泥土为主要原料,依山傍水、坐西向东,起到吸热采光,避风沙雨雪侵袭、保温安全舒适的作用。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繁复的内部装饰。房间四壁、房门和梁柱上绘满了精致典型的藏式壁画,窗上分别雕刻着龙、凤、仙鹤、麒麟等吉祥图案,金碧辉煌,色彩斑斓,仿佛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金碧辉煌的道孚民居仿佛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协德乡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道孚县协德乡是个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和移民文化的街村,始建于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 年)、闻名藏区的惠远寺就位于这里。这里还有一条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陕街,是汉文化和藏文化交融的特色街道。
  据了解,自清代初期开始,老陕街就是到泰宁经商的山陕籍商人的聚居地。他们主要从事茶叶、马匹、盐以及一些日常的物资运输、贩卖工作。商人们在适应当地藏族风土民俗的同时,也保留着汉族的生活习惯,不仅在建筑中融入了大量的汉族元素,还在逢年过节举行划船灯、踩高跷等汉地娱乐活动,“老陕街”由此得名。据统计,街村70 多户人家中,汉姓就有40 多个。
 

藏汉文化交融的“老陕街”

 
  近年来,协德乡依靠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始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全力发展旅游业。担纲新村规划建设的是来自郫县的80后援藏干部罗轶学,援藏前,他是有着“农家乐第一村”之称的郫县农科村景区管委会副主任。
  “过去,由于不注重保护,老陕街破坏严重,这次结合美丽新村建设,我们还原了老陕街原貌。”罗轶学介绍,下一步,还将恢复一些特色民俗表演。
 
八美雀尔村,游客新家园
 
  八美镇地处“康巴腹心”,是连接康东、康南、康北的枢纽和通往甘孜北路八县的门户,也是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和川西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康巴文化旅游线的起点。
  雀尔村是八美镇的核心组成部分,特殊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使之具有成为八美旅游片区集散中心和支撑中心的良好条件。2012 年,道孚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将雀尔村打造为集民俗风情、宗教文化、自然生态为一体,“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并举,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特色旅游城镇的目标。
 

人们在雀尔旅游新村跳起欢快的锅庄

 
 “孝亲敬老之星”小热登
 
  在雪域高原甘孜州道孚县,人们传诵着“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四川省道德模范小热登的事迹。藏族汉子小热登,因为搬迁,认识了汉族孤寡老人陈远达,他把老人当作父亲照顾,十九年如一日,不离不弃,谱写了藏汉一家亲、构建和谐家园的感人篇章。陈远达老人常常感动地说:“我最庆幸的是这辈子遇到了小热登,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藏族好儿子,我已经知足了!”2014 年1 月,99 岁高龄的陈远达老人安详地离开人世。
  小热登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己之力推动爱心行动。他经常资助麻孜乡菜孜坡村的五保户、麻孜乡居日村特困户甲戈、亚玛巴姆、青孜等农牧民群众,为村上修磨坊捐资,捐助过很多失学儿童,令他们重返校园。
 
 
 
  炉霍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中北部,东接道孚县,西北与甘孜县相邻,西南与新龙县接壤,北面毗邻色达县,东北则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壤塘、金川两县相邻。川藏317 线从东南至西北贯通全境,历来为去藏抵青要衢和茶马古道重镇。
 
郎卡杰唐卡艺术,古老艺术的新生

  炉霍是一代唐卡画宗师郎卡杰的故乡,也是唐卡艺术重要流派“郎卡杰”画派的重要传承地。相传,郎卡杰曾得到莲花生大师的点化,故而被誉为“神变画师”,他所作的《极乐世界》唐卡是唐卡绘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数百年来,炉霍人民默默传承着郎卡杰唐卡画派风格,形成了构图严谨、章法有序,色彩鲜艳、沉着细腻,线条流畅、笔力精细的特点,堪称藏区一绝。2008 年,文化部授予炉霍“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唐卡之乡”的称号。
  然而在上世纪80 年代,炉霍郎卡杰唐卡艺术曾一度面临失传的危险,当时画唐卡都是家传,县里的画师一共不超过10个人。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白马泽仁老师正在为唐卡上色

 
  2007 年,当地政府成立了炉霍县唐卡绘画艺术协会,进行唐卡绘画人才培养和市场化运作,推动这项藏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发扬和传承。目前,协会共有200 名画师,其中省级传承人5 名,州级传承人7 名。画师们的作品在藏区备受喜爱,并且远销海内外,成为不可多得的收藏珍品。
  4 月17 日上午,在甘孜州炉霍县城北新区霍尔广场的唐卡博物馆二楼,我们见到了炉霍县唐卡协会会长雍珠洛吾,以及53 岁的白玛泽仁老师和他的10 多名学生。他们正盘腿坐在自己的唐卡作品前,用心地勾勒、上色。
 
雪域俄色产业,藏区牧民致富路
 
  雪域俄色茶产于炉霍县霍尔章谷地区,是生长在海拔3000 米至3800 米之间的野生俄色树的一年生嫩芽,经现代工艺加工精制而成的雪域天然绿色药、食两用健康饮品。
  由于制茶用的原材料“俄色树”只在高海拔地区生长,产量稀少,更显弥足珍贵。现代药学研究证明,俄色茶具有控制血压和降血酯、降血糖的功效,对“三高”及糖尿病、咽炎、肥胖症等具有神奇的预防作用。
  近年来,甘孜州大力发展雪域俄色产业,帮助数万农牧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炉霍卡萨湖风光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东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向东可进入四姑娘山风景区、卧龙自然保护区和黄龙、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朝南可进入“情歌的故乡”康定和泸定桥、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往西还可进入大香格里拉环线,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承接点和主要景区之一。
 

美丽的丹巴甲居藏寨

 
  丹巴的藏寨建筑是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一项特色,而丹巴藏寨中以甲居藏寨最为出名。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叠叠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亚肖神山下,居住着数百户嘉绒藏族居民。幢幢白色素装的寨楼星罗棋布地点缀在绿荫葱郁的山坳之上,错落有致的层层梯田掩映在青山绿树丛中,把神秘而浓厚的宗教文化与建筑文化、人本文化融为一体,创造了“天人合一”的最理想的人居环境。
 
 
 
 
  金川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缘、大渡河上游,素有塞上江南、嘉绒故里、东女之国、中国雪梨之乡的美誉。金川也是四川藏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点,长期以来,嘉绒藏族文化与汉、回、满等民族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形成了个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金川文化。
 
马奈锅庄:中国圈舞的活化石
 
  马奈锅庄是流行于大金川流域嘉绒藏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形式,是古东女国的宫廷舞蹈,也是中国圈舞的活化石。2008 年12 月,马奈锅庄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马奈锅庄传说源于民间英雄阿米格冬降妖取得成功时举行的庆祝活动,后来逐渐扩展到庆祝或迎送上层人物的仪式中,解放后在民间流传很广,它以独特的服饰、舞蹈、曲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热情奔放的马奈锅庄表演

 
用数字化管理平台搭起便民桥梁
 
  在马奈乡政府,一款名为“干群心连心”的APP 吸引了记者。在2011 年和2012 年建立的“农户档案”基础上,马奈乡联合软件公司,设计了内容为“八台帐一档案一信息一评价”的农村数字化管理平台,包括国家惠民政策台账、民政救助惠民台账、项目扶持惠民台账、困难群众台账、投工投劳台账、社会公德台账、稳定工作台账和群众诉求台账等八个台账,通过互联网技术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
  群众前来办事、只需拿上自己户的卡,通过刷卡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比如房屋是什么样,有几口人,每个人的相貌、身份证号码,经济林木、牲畜有多少,哪些患有什么样的疾病,该户享受了一些什么样的国家惠民政策,在乡村公益性建设中投了多少工、捐了多少钱物,乡村为该户解决了哪些矛盾诉求等等。
 
“孝善和”文化改变“问题村” 
 
  金川县咯尔乡德胜村依山傍水,坐落于大金川河畔,全村辖三个村民小组,共309 户,1072 人,其中藏族占71%。多年以来,因历史遗留问题多、干群关系差、两委凝聚力量弱的原因,一直是县内甚至全州远近闻名的“问题村”,这也使得外地企业不敢到此投资。
  针对德胜村的诸多问题,咯尔乡党委于2013 年7 月创建了全州首例乡镇“群众工作短信平台”,通过短信宣传政策,增强沟通,广纳民意,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在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的同时使德胜村的局面迅速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咯尔乡党委、政府和德胜村两委又提出用创建道德模范村的办法来达到社会治理长治久安的目的,通过配强村两委班子、大抓“孝、善、和”文化、积极开展“三户评选”、创建模范新村等四个举措, 使村风民风得到了极大改善,党群、干群、邻里关系和谐,团结一心搞建设,文明之花在大金川河畔绽放。
 

在孝善和广场休息的老人和孩子们

 
 
美丽的勒乌乡马厂村
 
  勒乌乡马厂村位于金川县城东北部,距县城7 公里,平均海拔2500 米,是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高半山村,也是金川县酿酒葡萄基地之一。
  针对农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信息闭塞的情况,马厂村两委提出了“坪头栽葡萄,坎上坎下种苹果,边角边坡种粮养猪,维持雪梨生产现状,利用荒坡扩大发展干果生产”的思路,依托企业和农业产业项目支撑,全面推行“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成了优质酿酒葡萄园、加工专用青苹果园、花椒园、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生猪养殖场等多种产业项目。
  与此同时,马厂村狠抓新农村建设,在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民居风貌整治、垃圾处理、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全村的风貌焕然一新。亮丽的农家小院,干净的水泥道路,漂亮的休闲广场,大片的葡萄园,在远处的雪山的映衬下,和谐而美丽。
 

亮丽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街道

 
 
 
  在距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城15 公里的松岗镇,有个松岗碉群,共有4 座碉楼,分别位于梭磨河两岸。其中,两个碉楼位于直波村,被称为直波碉楼。
  “直波”在嘉绒藏语中意为“峡口上的官寨”,历史上属松岗土司管辖区。现在的直波村辖2 个村民小组,137 户476 人,围绕着古碉聚族而居,在峡口上演绎着他们的幸福生活。
 

碉楼下的直波藏寨

 
  雷贵和是直波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充满激情的干练小伙子。2009 年,在外经商多年的雷贵和毅然放弃外面的精彩生活,回到村子里带领乡亲们搞建设。他说,是因为自己对村子、对乡亲们太有感情了,希望能带着大家走上致富的道路。
  2012 年,为进一步改善直波村农牧民群众的居住环境,马尔康县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按照“四改两建调结构,强配套促增收”的要求,整合700 余万资金对直波村实施幸福美丽家园建设。经过近两年的改造,全村137户农户均改变了过去人畜混居、环境脏乱、饮水不便、雨天道路泥泞的现象,家家户户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统一修建了庭院围栏、杂物堆放处,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水泥硬化道路、公厕、垃圾处理池,安装了排污管网、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同时,依托何文寺和直波古碉这两处景点修建观景台两处,为群众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理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缘,国道317 线沿杂谷脑河贯穿全境。这里世居着藏、羌、汉三个主体民族,各民族既保存着各自独特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又相互融合,美丽的杂谷脑峡谷被誉为天然民俗博物馆和藏羌民族文化风情走廊。
  4 月20 日,采访团走进理县,沿着风景旖旎的杂谷脑河一路向东,在米亚罗、丘地、甘堡、通化等乡镇,就学前教育、乡村旅游、民生改善等方面进行了采访。
 
把幼儿园建到村民家门口
 
  米亚罗幼儿园位于米亚罗镇博爱学校内,当我们踏进校园操场,一群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愉快地做着游戏,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歌声。
  走上教学楼二楼,这里和城市的幼儿园一样,设有建构区、娃娃家、表演区、阅读区和美工区五大区角,孩子们有的在跟着老师的琴声唱歌,有的在搭积木,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游戏,活泼又可爱。
 

米亚罗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阅读区看书

 
 
 移民村的致富路
 
  丘地村位于理县古尔沟镇,海拔2407.6 米,是一个移民新村。2005 年,因狮子坪电站建设需要和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该村整体搬迁至现在所处位置。
  据丘地村支部书记三郎乓介绍,丘地村共有59 户,总人口264 人,拥有集体牧场、九架棚电站股份等集体资产,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浓郁嘉绒藏族特色的“嘉绒一条街”、优美的风光、舒适的气候吸引着不少游客慕名前来。
 

甘堡藏寨全景

 
 石头垒成的部落
 
  甘堡藏寨距理县县城8 公里,独特的屯兵文化、农耕文化加上极富特色的民族建筑和风情浓郁的民风民俗,使其成为杂谷脑河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甘堡藏寨在清朝初期就被称为“甘堡甲穹”,意为“山坡上的百户大寨”,是阿坝州最大最集中的藏族村落之一。甘堡藏寨的民居、官寨全为石头建筑,整个村寨依崖而建、栋栋相连、户户相通,却与羌区和其它藏区建筑取材有别。因居于坡地,无山石可采,故多取杂谷脑河中鹅卵石和巨型石包为材,被称为“石头垒成的部落”。
 

气势宏大的博巴森根表演

 
 
 
 
  汶川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大门,是从成都平原进入九寨、黄龙、四姑娘山、大草原风景区的快速通道,也是全国仅有的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之称。2008 年5 月12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8.0 级特大地震使汶川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
 
  2015 年4 月,当我们再次来到汶川县,这个曾经饱受地震重创、山河破碎的地方满眼青山绿水,一片生机盎然,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和湿润的清新。
  震后崛起的汶川,立足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推出“大美养眼、气候养身、生态养康、文化养心”的新型旅游发展战略,在深度挖掘历史、民俗、养生、大爱文化的基础上,加快构建生态康养基地、大爱文化基地、藏羌民俗体验基地“三基地”建设,打造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一体、旅游休闲与生态康养一体、农产品加工与商贸流通一体、集体经济与助农多元增收一体、河坝与高半山产业联动发展一体的“五位一体”生态经济庄园模式。
  位于三江镇麻柳村的鹞子山养生堂和位于漩口镇核桃坪村的赵公福地生态庄园是汶川建设生态康养基地,打造休闲避暑旅游的有效实践。 
 

古羌王的遗都萝卜寨

 
生态康养·避暑天堂——三江鹞子山养生堂生态庄园
 
  海拔1600 米的鹞子山,年平均气温12.9℃,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15800 个,绿色覆盖率达90% 以上,是都市人向往的康养胜地。2015 年1 月1 日,鹞子山养生堂生态庄园正式对外营业。这个以“绿色、生态、养生”为主题的生态康养基地的建成,不仅丰富了三江生态康养旅游业态,也为当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比传统的农家旅游,鹞子山养生堂生态庄园由群众出工出地出林,村集体统筹建设、管理、经营。在建设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旅则旅”的原则,以发展农业“五千万工程”为基础,引导村民大力推广林果、林禽、林药、林畜、林下种植、森林旅游6 种生态复合型产业和其它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6+x”模式,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以林为主的山地现代农业、特色效益农业和品牌农业转变。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将生态优势资源转化为旅游商品,通过特色种植,让土地成为了“聚宝盆”。
 

三江鹞子山养生堂

 
 
游赵公福地 享康养时光
 
  赵公福地位于汶川县漩口镇境内,是国家AAAAA 级景区、汶川特别旅游区的景点之一。海拔2538 米,山势巍峨险峻,峰谷蜿蜒,山间溪流淙淙,林木繁盛,与青城山并称洞天福地,被居住在此的藏羌各族儿女视为连天接地的神山、圣洁之山。
  为进一步探索农村经济发展新路子,壮大村集体经济,2014 年,核桃坪村村委会注册成立汶川财圣居农业有限公司,按照农户联营、生产承包、公司管理模式经营,充分发挥村两委主体作用,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田园生活度假园区与生态康养休闲区一体的新型生态庄园。
 
摘甜蜜樱桃 住藏羌寨子
 
  4 月28 日,以“摘甜蜜樱桃、浴神峰温泉、住藏羌寨子、度康养时光”为主题的汶川·理县旅游推介会在成都市宽窄巷子举行。
  汶川甜樱桃主要分布在威州、绵虒、克枯、雁门、龙溪等岷江河谷和高半山区。2014 年,“汶川甜樱桃”成功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 年,全县甜樱桃种植面积突破2.5 万亩,成为全县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甜樱桃的采摘期从5 月持续到7 月,游客除了观赏到满山遍野的红樱桃,还可以体验提篮入园亲自采摘的乐趣,品尝“口动樱桃破”的香甜美味,到岷江河谷避暑摘果、玩水探秘已成为游人的最爱。
 

采摘大樱桃

 
 
阅读完整内容,请订阅《四川画报》2015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