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美国华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 | 温江中学文化体验 结对共学传递巴蜀文化
文章出自: 四川画报记者 肖蓉 摄影报道 2025-07-11

 

       7月10日,一场跨越太平洋的文化对话在四川省温江中学温情上演。“第二期美国华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的200余名美国华裔青少年带着对祖辈记忆中中国文化的憧憬与好奇,跨越时差与距离的阻隔,走进了这座校园。

 

 

       当少年们踏入温江中学的校门时,首先迎接他们的是该校学生精心准备的“文化见面礼”。作为活动的重要环节,双方的互动交流与礼物互赠,如同一串串文化密码的传递——美国华裔青少年带来的礼物承载着大洋彼岸的生活印记,而温江中学学生回赠的文创作品,则浸润着川西平原的烟火气息。

 

 

       在温江中学的互动场景中,美国华裔青少年与温江中学的学生围坐一处,共同参与包饺子、编中国结、打太极等。包饺子的案板前,温江中学学生手把手教美国华裔青少年揉面、擀皮、调馅,从“皮要中间厚四周薄”的技巧到“饺子边可以捏出花纹”,每一个细节都藏着中国家庭的烟火日常。

 

 

 

       编中国结的桌旁,红绳在指尖翻飞,非遗技艺的复杂编法被分解成简单的步骤,“平安结”“团圆结”的寓意随着绳结的成型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太极场地中,一招一式从“起势”到“收势”,刚柔并济的动作里,美国华裔青少年不仅学到了健身技艺,更感知到“以柔克刚”“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

 

 

       美国华裔青少年的祖辈或许曾在异国他乡用包饺子的手艺、用太极的招式、用中国结的样式,向子孙讲述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如今,当他们亲身站在故事的起点,触摸真实的泥土与温度,那些模糊的、抽象的文化符号,瞬间变得具体而可感——包饺子时的面团触感与祖母厨房里的气息重叠,太极动作的舒展与父亲年轻时记忆呼应,中国结的红色与家族春节的喜庆场景同频。

 

 

       200余名美国华裔青少年带着对巴蜀文化的全新认知离开时,他们带走的不仅是技能与记忆,更是一颗重新认识“我是谁”的文化种子,这颗种子将在他们成长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融入他们的文化血脉。

 

 
四川画报记者 肖蓉 摄影报道
审核/李春林
终审/陈佳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