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美国华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 | 走进乐山,“武”动青春
2025-07-13

 

       7月13日,跟随第二期“美国华裔青少年巴蜀文化品悟之旅”,200余名美国华裔青少年来到乐山。对他们而言,乐山或许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却因血脉中流淌的中华文化基因,与眼前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招式产生奇妙的联结。从清晨的江风到深夜的剧场,从陌生到亲近,这场旅程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们与中国文化更深层的对话之门——而故事,正从乐山大佛的“一眼千年”开始。

 

遇见大佛:一眼千年,镌刻于世界的东方盛景

 

 

       波光粼粼的岷江上,渡轮载着200余名美国华裔青少年缓缓前行。当乐山大佛的雄伟身影出现在青少年们的视野中时,游船上骤然炸开声浪——“太雄伟了!”“太震撼了!”“我一定要带家人来乐山看看!”惊叹声此起彼伏,少年们的目光被大佛的慈悲与宏大深深吸引。大佛背靠凌云山西壁,与乐山城区隔江相望,眉眼低垂,似在与每个人对话。

 

 

探秘乌木:千年沉静,触摸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紧接着,少年们走进乌木博物馆。“原来乌木是这么形成的!”他们围在一根盘龙状乌木前,听讲解员讲述千年古木在特定环境下碳化的神奇过程。青少年们轻抚乌木表面,感受岁月沉淀的温润,驻足展柜前,看乌木雕刻的飞禽走兽、亭台楼阁,感受每一处细节的匠心巧思。

 

 

习武峨眉:动静之间,感受中华武术的刚柔

 

 

     午后,峨眉山大佛禅院的国学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武术课”热闹开场。“左手为掌掌为文,右手为拳拳为武,文武兼备,参拜祖师!”在峨眉武术传人欧伟的带领下,少年们整齐划一地喊出抱拳礼的口诀。峨眉武术与少林、武当并称“中国三大武术流派”,以“动静结合、刚柔并济”著称。老师演示招式时,少年们叫好声此起彼伏,轮到自己练习,他们又化身“小武术家”,体验学习峨眉拳、峨眉刺、峨眉剑的基础招式。

 

 

       “练武不仅能强身健体,也让我感觉和中国文化的连接更加深刻。”14岁的美国华裔青少年程昇从5岁起学习少林武术,早对峨眉武术心生向往。练习时,除大家都学的基本招式外,老师还教给他一个“进阶”招式,“大家都可以尝试学习武术,武术是一件值得终身坚持的事。”程昇说。

 

 

        今年5月刚晋升跆拳道黑带的16岁美国少女石兴楠频繁与峨眉武术弟子沟通,“峨眉武术根据不同的招式调整身体重心、发力位置,和跆拳道有相通之处。”,从招式细节到文化背景,沉浸式学习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武术的“刚柔之道”。 

 

沉浸剧场:音舞诗画中,邂逅《圣象峨眉》

 

       夜幕降临,少年们走进象城大剧院,观看演出《圣象峨眉》。该剧巧妙融合音舞诗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将峨眉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娓娓道来,舞台上峨眉云海翻涌、古刹钟声回荡,少年们仿佛置身山水画卷之中。

 

       从乐山大佛的震撼,到乌木的沉静;从峨眉武术的刚柔,到《圣象峨眉》的艺术之美,这一日的行程,像一部“巴蜀文化电影”,在欢笑与惊叹中,将“锦绣天府·安逸四川”的印记,化作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世界舞台上传播东方文明的独特魅力。

 

四川画报记者 肖蓉 摄影报道
审核/李春林
终审/陈佳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