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莫洛村 大渡河畔的嘉绒藏寨
文章出自: 《四川画报》2018年11期 文/杨全福
莫洛,藏语意为“建在环形地带上的村寨”。四座碉楼傲然屹立在村寨的最中央,就像是村寨中的智者,讲诉着亘古不变的故事。那些围绕四周的民居就像是趺坐修行的隐者,仔细地聆听着智者的传经布道。
        莫洛,藏语意为“建在环形地带上的村寨”。莫洛村位于毛龙沟与大渡河的交汇地带,海拔高度在1900 米至2300 米,是整个梭坡乡位置最低的村落。从河谷底算起,方圆六十余平方千米的土地上,错落有致地散布着四五十座民居。其间,四座碉楼傲然屹立在村寨的最中央,就像是村寨中的智者,讲诉着亘古不变的故事。那些围绕四周的民居就像是趺坐修行的隐者,仔细地聆听着智者的传经布道。
 

丹巴县莫洛村,位于毛龙沟与大渡河的交汇地带

 
        二十年前,一位来自法国的女士将碉楼里的碎木屑带回法国,用碳14 测定后,得出这些古碉群距今已有800-1000 年的结论。碉楼在较早的汉文史籍中被称为“邛笼”,如两千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碉楼由专门的砌石匠修建,原料为乱石,用泥土粘合,不吊线、不绘图,全凭经验,信手砌成。其壁面能达到光滑平整、不留缝隙;其坚固程度,则可从其在川西这个地震多发区耸立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而不倒,略知一二。
 
 传统民俗:儿童节与成人礼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莫洛藏寨的儿童节。孩子们会用藤蔓制作一些手工花篮,“柳树代表绿松石,白杨树寓意黄铜,棉花寓意银条”,并用吉祥的话语为其命名。孩子们提着这些寓意吉祥的花篮,排着整齐的队伍走村串寨地去收集生活物品。人们将门前的水缸盛满清水,耐心地等待着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将花篮轻轻放在水缸旁,然后给房主人送上一段吉祥颂词。主人则将准备好的一瓢面粉、一碗黄豆、一块猪膘和酸菜饼放在孩子们的手里。然后,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又走向另一户人家。最后,孩子们将所有的物品汇集到一起,集体用餐。
        节日期间,孩子们还会做一个扮演女王的游戏。他们用玉米杆、柳条做成武器,将废旧的报纸撕来做成帽子等。女孩们采来各色野花,将“东女王宫”装扮一新。有的孩子披着长衫,扮演东女王发号施令。
 

成人礼前,由长辈为少女梳头

 
    在丹巴嘉绒藏族的传统民俗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成人礼。少女只有经历过成人礼仪式之后,才算长大成人,才有资格恋爱结婚。少女的成人礼仪式通常集体举行,每户人家都会为即将参加仪式的女儿做很多准备工作。为女儿们准备参加成人礼的穿戴,对于全家人来说是头等大事。佩戴的饰品一般都是祖辈置办并代代相传而来的。每家的父母也会为女儿添置华服美饰。
    在仪式前,阿妈们会为女儿洗头,并拔去额头的汗毛和不能编入小辫的短头发。在举行仪式的头天晚上,睡觉时还得更换干净的枕头,并用绸缎包住秀发。编完发辫后,由年长的老阿妈帮其上簪、盘发髻、佩戴头饰。在集体成人礼上,当煨桑的香烟升起,僧人们为少女们集体诵经,长辈把洁白的哈达献给少女,亲戚朋友也为她们送上礼物。仪式结束后,少女们已经成年,她们就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爱情了。
 
 打造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
 
    丹巴不仅有古老的碉楼、传统的民俗,更为难得的是有着古朴的民风。据村长讲,寨子里的人家虽没有锁门的习惯,但也没有丢失财物的情况发生。近几十年来,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从没有发生过一起打架斗殴的事件。在莫洛藏寨里,谁家有困难,谁家没有劳动力,大家都会自发地去帮助他们。寨子有“路不拾遗”的淳朴民风,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将这些物品悬挂在路旁,静静地等待主人前来寻找。红军长征在丹巴驻扎期间,这里的老百姓为红军筹措粮食几万斤。当红军准备离开丹巴北上时,莫洛人民再次为红军募集粮草几万斤、牛羊几百头,有力地支援了红军。
 

莫洛村,过去有二十多座高碉。如今虽然部分高碉不存,但仍可见当年的盛况

 
      在2005 年《中国国家地理》主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首。2015 年,在丹巴的旅游规划中,按照“景村一体、产村相融”思路,莫洛村已经纳入精心打造“宜游、宜居、宜业”村镇的整体规划当中。莫洛村的一些人家,也依托自家的田园开始了旅游经营。丹巴县梭坡乡是“东女国”故都的遗址所在地之一,是整个丹巴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存留古石碉楼最多和最密集的地方。作为梭坡乡的核心村落,莫洛村成为首个开发点落地实施该项目。
 
      古老的莫洛村,将迎来一次美丽的嬗变,一次面向未来的升华。 
 
文/杨全福
图/丹巴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