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授予
丹巴县基卡依村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
成为甘孜州第一个、全省第二个
全国19个入选的村庄之一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基卡依村实至名归
基卡依村的脱颖而出,是甘孜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一个生动缩影。凭借“自然之美、人文之厚、生态之智、产业之进、待客之诚”五大影响力,在“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新蓝图上和甘孜州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版图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丹巴全域全景地图(请横屏观看)
风光热度——探寻“梨花仙境”
从1700米到2500米,在基卡依村错落的海拔梯度上,大自然以奇幻的笔触绘就了一方立体多维的自然画廊。从春天河谷的梨花胜雪,到夏日田间的凉爽沁人,从秋日山腰的林深翠浓,再到冬日半山的阳光明媚,垂直分布的生态宜居宜养带谱让每一个高度都折射出迥异而瑰丽的风貌。
时下深秋来临,彩林叠金,染透层峦。各地的摄影旅行者追光而至。“快看这个角度,美出天际了!”落日熔金,整座云端藏寨被染成暖黄色,森林、农田、古碉与天空,勾勒出颇具层次感的斑斓画卷,让来自成都的摄影爱好者陈先生激动不已。
深秋丹巴基卡依村彩林叠金(丹巴县委宣传部供图)
丹巴藏寨,多年来是游客最喜爱的中国最美乡村之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原立体农业文明的无限风光跃然眼中。目前,丹巴县基卡依村拥有包括地文、水域景观等在内的8个主类、25个亚类、73个基本类型的特色文旅资源。
甘孜州政协副主席、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刘洪表示,近年来,甘孜州以“大横断、大景观、大交融”为统揽,全域推进文旅资源普查与开发利用,串珠成链,高品质打造丹巴美人谷旅游度假区,推出主题文化游、阳光康养游、生态研学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以“高流量”带动当地群众走上文旅致富之路。
云雾缭绕的基卡依村美如仙境 (丹巴县委宣传部供图)
“现在每个季节游客都不少,有的来赏梨花、有的来避暑度假,几乎不间断。”基卡依村雍波林卡民宿的老板娘泽拉姆欣喜地算了算账,“今年双节期间,每晚接待游客就有50人左右,天天满房!”
基卡依旅游风光之热,一如大渡河谷盛放的格桑花。四季营销为丹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活力。近年来,丹巴县持续打造全时全域旅游新格局,2024年,丹巴县实现旅游接待量401.12万人次、综合收入44.12亿元。
雪中古碉 (程康 摄)
人文厚度——再现“千年秘境”
顶毪衫歌穿越东女国的千载岁月,古老碉楼在墨尔多山的巍峨雪光下,傲然矗立。声与光,共同点亮了这片秘境。从“罕额依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亘古脉动,到古碉群的历史沧桑,跨越千年的文明演进,让村寨成为了一座“活态博物馆”。
立足全州“一盘棋”,甘孜州持续加强对丹巴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的战略指引。州县联动,通过编制总体保护规划、修复罕额依新石器时代古遗址等具体行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永续留存构筑了坚实的根基。
在基卡依村,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目前,该村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丹巴女子成人礼”等省级非遗项目4项,“嘉绒刺绣”等州、县级非遗项目4项。
2023年丹巴嘉绒风情节活动现场 (刘斌 摄)
如何让非遗项目焕发时代活力?甘孜州深入贯彻落实践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一批批富有人文底蕴的民俗节庆被“激活”,一批批特色文旅名片被“擦亮”,巴蜀文旅走廊(甘孜段)建设正加速推进。
醉人的藏寨风光和古朴的成人礼,交织汇聚成“丹巴梨花节”“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等多个核心IP,迅速吸引全国游客的目光。
“丹巴几萨”成人礼仪式现场 (张小平 摄)
身着盛装的嘉绒少女头戴传统发饰,从木门后翩然而出,伴在袅袅桑烟中参加“几萨”成人礼仪式。少女们的舞步和歌声,一如千年前的先祖模样,古老的文化血脉在此刻奔涌不息,而熙熙攘攘的游客群,则让这份文化传承激荡出时代的共鸣。
“我们厚植嘉绒文化根基,打造‘非遗+景观’互动式新消费场景,激活千年文明生命力,满足游客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丹巴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长杜鹃表示。
古树梨花 美人如画(吕仕友 摄)
来到村口,清甜的梨香扑面而来。“这三棵梨树约有170多年了。”村支书格绒守望着老树。甘孜州以古树保护延续百年乡愁和文脉,如今,古梨树已成为游客观赏打卡的生态地标。
基卡依村坐落于墨尔多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行走村中,鸟鸣与溪水声交织成曲,偶有松鼠跃过林间——这幅“山生万物”的画卷,得益于甘孜州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战略为丹巴中路藏寨铺就的可持续发展底色。完善的旅游规划与自然遗产保护措施,让这里成为林麝、猕猴、红豆杉等700余种珍稀动植物栖居的家园。
藏寨春光(郑新海 摄)
更值得关注的是,基卡依村本身就是一部活的“生态建筑教科书”。村民们世代遵循“靠山、近水、邻田、避风、向阳”的建寨原则,藏寨以片岩与黄泥砌筑,与山体肌理浑然一体,家园从山野中自然生长出来,展现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山间,座座古碉楼如笔如剑,直指苍穹,见证着千年守望。它们与村民的烟火生活彼此滋养、共生共荣,这正是基卡依村“天人合一”生态建筑智慧的体现。一条生态赋能、文旅兴州的实践路径,正在这里越走越开阔。
拥有绝佳的生态天赋,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甘孜州、丹巴县以实践作答:深耕特色康养旅游产品,推进基卡依藏寨精品民宿集群建设,构建沉浸式康养业态体系;推进全时空资源利用,策划“春赏花、夏纳凉、秋选美、冬沐阳”主题文旅活动,打破旺淡季界限,有效拉动全时段旅游消费。
丹巴美食——香猪腿(丹巴县委宣传部供图)
“白天看雪山、晚上跳锅庄,还有酸菜包子、香猪腿、菌汤火锅等农家美味让人回味无穷。”重庆游客李女士一家在村里连续住了多天,藏装旅拍、森林研学、农事采摘等多元体验让他们流连忘返,“体验感特别好!”2025年国庆期间,丹巴旅游接待量达34.5万人次,同比增长49.7%,文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为全面提升文旅市场活力,甘孜州持续培育壮大经营主体,鼓励民宿由单一的住宿点升级为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综合体。落实招商引资、金融信贷等激励政策。创新实施分级奖励机制,对获评“金树叶”“银树叶”的绿色饭店,以及新评定的国家甲级、乙级、丙级民宿等给予相应奖补,以“真金白银”激励旅游住宿业提质升级。
基卡依村秋色(皖庆 摄)
甘孜州加快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构建全域联动、深度融合、惠民富民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我们以‘文化为魂+业态创新’双轮驱动,通过专项资金盘活闲置资源,建设特色消费场景,延伸‘文旅+百业’产业链,提升乡村文旅体验品质。”刘洪介绍道。
在此背景下,丹巴县实施的“老藏房活化计划”成效显著,12座老藏房蝶变为时尚村咖、藏绣工坊、文化展馆与特色民宿,成为承载文旅新消费活力的高品质农房、高颜值院落。
农、文、旅三产深度融合的美好前景,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归乡土,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农人”“新旅人”。在基卡依村,全村90%以上村民从事旅游业,79户开展旅游接待,带动就业岗位200余个,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万元。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赶上甘孜州全域旅游的大好时期,”当地创业女青年、“花椒咖啡”原创品牌主理人斯郎德吉表示,“在政府支持下,我们村名气越来越响,人气越来越旺,旅游发展给了我们最摸得着的幸福感”。
丹巴姑娘跳起欢乐的锅庄(郑新海 摄)
“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这句流传康巴大地的藏族谚语,已成为甘孜州旅游服务的生动注脚。围绕“安全、满意、舒适”目标,通过一系列精细化、人性化的“宠客”举措,甘孜州持续完善以游客为中心的文旅服务体系,让“圣洁甘孜”与“云端美人谷”品牌形象更具温度。
作为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基卡依村在全州统一规划下,建成观景平台、环保厕所、充电桩、多语言旅游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免费饮水、露营地、无障碍旅游设施等便民服务同步配套,全村目前有350个停车位、1200多张民宿床位,能够从容应对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基卡依村莫知扎瓦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经常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评选诚信示范户,将淳朴民风转化为专业服务能力。
古碉彩林相映成画(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在安全保障方面,甘孜州统筹完善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旅游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文旅市场规范化检查,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下窗口”多层次投诉快处平台,构建多方协同的安全防护网。基卡依村配套了完善的警务、消防和卫生服务,依托周边10公里内药店、诊所及卫生院,形成了辅助医疗圈,为游客保驾护航。
基卡依村秋色 (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供图)
“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的荣誉,让四海游客看到了甘孜、看到了丹巴。”刘洪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为引领,持续打造高品质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深化全链条优质旅游服务,让国内外游客在甘孜州遇见锦绣风光,体验安逸服务。”
嘉绒藏寨连北京
石榴结籽心连心
……
悠扬的山歌中
基卡依村正以文旅融合
助推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向世界展示着
雪山谷地之间的新画卷
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编辑/陈学军
审核/李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