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在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让农文旅融合深度拥抱暑期消费市场,6月28日,由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四川画报社、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主办,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管理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协办的2024和美乡村夏季旅游推介会在四川大学商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
大会现场(肖蓉 摄)
会上,“中国天然氧吧”盐边县因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多样、人文历史悠久,成为推介地之一。
盐 边
乡韵乡愁 擘画和美乡村
暖暖花城,滋味盐边。阳光洒在笮山若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抚摸着每一寸土地。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织,传统与创新在这里碰撞。打造“一村一品”让乡村的韵味更加浓郁,让乡村的魅力更加彰显。
红格镇联合村
时光深处的文创田园
2023年,一群来自南京、上海、大理等地的“新村民”怀揣着共同的乡愁,住进了盐边县红格镇的联合村。他们中有的毕业于名校,有的曾在主流媒体工作,但都被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吸引。
联合村,这个隐藏于深山的古村落,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斑驳的土墙、古老的民居,都在诉说着往昔的岁月。而那些世代居住于此的“老村民”,更是坚守着村落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根脉。
坐落山间的联合村,宁静而素雅,为中国传统村落(周芳 摄)
非遗蹀脚舞,是联合村的一大文化瑰宝。每遇传统节日,村民们便会聚集在一起,跳起欢快的蹀脚舞。那优美的舞姿、激昂的鼓点,不仅展示了村民的艺术才华,更传承着古村的文化基因。
而新村民的到来,则为这个古老的村落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与当地村民一起,对当地文化符号进行深度挖掘和再造,将一三产融合,推出一系列创意产品。魔芋花椒精酿啤酒、魔芋芒果汽水、艺术家联名款帆布袋、冰箱贴、彝族刺绣艾草香囊……这些充满创意的产品不仅受到了全国各地朋友的一致好评,更让联合村的文化走出了大山,走向全国。
联合村微博物馆
5月初,联合村举办了一场乡村研学活动。孩子们在这里亲手烤树枝面包、制作植物标本……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与魅力。
“90后”小伙程文峰是土生土长的盐边人。他嗅到了多肉植物的市场商机,和妻子毅然辞掉原来的工作,回到家乡联合村成立多肉工坊。工坊的多肉植物也从最初的几棵发展到现在的10万多棵。程文峰夫妇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网店,将多肉植物销往全国各地。不到四年的时间,他们的年收入已经超过了30万元。程文峰的故事,是联合村新旧交融、文创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乡愁与记忆,也创造着属于联合村的未来。
红格镇昔格达村
农文旅绘就新画卷
昔格达村,攀枝花市的“网红村”,一个以“土”命名的村落(昔格达泥岩、泥质粉砂岩构成的土壤被称为昔格达土),蕴含了无尽的岁月与故事。而“土”字,是这片土地的灵魂与精髓,它用泥土诉说着过往,又用泥土书写着未来。
当2024年的春风拂过昔格达,“天府文艺村晚”的外场活动在该村举办。影视戏剧表演艺术家刘劲、知名歌手容中尔甲,将昔格达的人文、风光及美食向全国作了推荐。
近年来,红格镇抓住了省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的机遇,昔格达村也迎来了它的蜕变。田园旅居、康养休闲、研学教育……这些新兴的业态在这里生根发芽,钛陶创意“土”资源被深入挖掘,艺术写生等“特”业态也在这里蓬勃发展。
4月,走进昔格达,10余亩浅粉的、乳白的格桑花迎春绽放,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5月,3万余株向日葵又将昔格达装点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它们在阳光下摇曳生姿……不同的季节来到昔格达,将会邂逅不一样的花事。
攀枝花盛开的昔格达(王东 摄)
盘活富余农房,推进民宿改造。古朴的装修,院内种满了花草,白天阳光洒满院落,夜晚星光斑驳地洒入房间。特别是“昔日”“昔月”,两家民宿连名字里都是岁月的痕迹,怎能不让人留恋?
智慧能源站、智慧光伏停车场、零碳陆基循环渔业应用等项目的建成,使昔格达成为盐边县首个“零碳示范村”。这个以土命名的村庄,由“稀疙瘩”变成了“金疙瘩”。
红格镇昔格达村为全国文明村
桐子林镇金河村
芒果公园赋新篇
金河村,一个被阳光亲吻、被芒果香韵围绕的乡村。村口,一个金色的“芒果宝宝”伫立在路边,仿佛就是在述说金河村与芒果的故事。6月,进入芒果成熟的季节,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风,都弥漫着浓郁的果香。
走进村子,芒果主题的路灯、标牌直奔主题,观景平台、芒果文化展览馆、文化长廊、芒果书屋及芒果观景廊道,均是以芒果为魂。近年,金河村结合芒果产业,以芒果为元素创立芒果IP形象,利用芒果的渐变色彩设计标识标牌系统,并结合乡村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功能,打造了文化味浓、盐边味足、识别度高的亮丽芒果主题公园。
2024年初,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盐边支队的同学来到了金河村,就“助力盐边探索共同富裕路径”课题开展实地调研。4月底,中国传媒大学学生杨雨彤带着镜头解锁“靠种植一种水果,就能收入上亿”的金河村芒果致富密码。
近年来,该村在探索中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锐华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龙头企业,对芒果从种植到销售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和包装,成立了金河芒果协会、专业合作社强化芒果统种统销,吸纳农户抱团发展产业、做强品牌、对接市场,实现了产地环境优良化、生产管理绿色化、销售模式多样化。“自营 + 委托”“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以攀枝花芒果为主打品牌走俏市场,先后取得了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绿色食品、全球良好农业规范(GAP)等认证,并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芒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等金字招牌。
目前,金河村又以芒果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推进芒果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开发芒果汁、芒果干、芒果冻干等产业,大幅提升产业附加值。
芒果业是盐边的支柱性水果产业。图为金河村芒果基地
2022年起,金河村以京东数字技术赋能,使用B2P芒果产业供销服务平台,实现芒果产业“产供销”一体化运营。据统计,2023年金河村户均收入超20万元,部分高收入户超过100万元。
惠民镇民主村
田间的诗与远方
惠民镇民主村,一片被岁月雕琢得细腻而丰饶的土地。这里有立春的瓜芽,立夏的瓜熟,小满的稻秧,小暑的鸭群,秋分的稻香……四季轮回,每一时节都有属于它的乐章,每一篇章都是民主村的“田”文章。
惠民高标准农田
惠民镇在盐边县一直以其出产的“贡米”闻名,在“天府第二粮仓”政策红利和配套支持下,实施了惠民河防洪治理、云川堰的整治和修缮,以及小田改大田、高效节水、道路畅通、水网联通等工程,为民主村写好“田”文章提供了发展的底气。
惠民出产的优质稻米,曾有“贡米”之称
5月,是民主村最“甜蜜”的时光,村民曾永树眼见着滚圆的西瓜披着翠绿外衣“躲”在茂盛的瓜藤下面,心里乐开了花。曾永树仅西瓜一项连续两年收入达到七八万元。近年,民主村采用“公司+总支+农户”的形式,邀请农技员现场指导,引导瓜农科学种植,做活了“甜经济”,写好了“蜜文章”。目前,民主村西瓜种植面积达1500亩,产量可达3200吨,西瓜远销陕西、云南、黑龙江等,实现产值约680余万元。
“稻瓜轮种”是种庄稼的“老把式”,但这篇“田”文章却让民主村写出了新高度。4月下旬西瓜采收,瓜地里始终保持充足的肥水,为5月下旬的稻田插秧提供了余肥;7月小暑稻鸭“上岗”,大幅减少了肥料、农药的投入,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确保西瓜、大米的生态有机,无农药残留。当下,有村民还租用无人机用于农业生产,高科技的生产方式也在边远山村呈现出无限的可能。
桑葚也是民主村的一大特色。桑树被誉为“一树七味药”的神奇之树,盐边的桑树种植历史悠久,“盐边桑椹”更是荣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产品。从新鲜桑果到深加工产品,民主村将“桑文化”与“桑经济”完美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产业链。
盐边桑葚汁入选2023年四川特色旅游商品(石磊 摄)
更令人欣喜的是,田园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环境变得更加优美,田园变成了花园,种田人也摇身一变成为旅游服务者。刘富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看到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契机,辞去在外的工作,回到家乡投资建设了蜀云居乡村酒店。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以桑为主题的特色美食,体验浓郁的乡村烟火气息和田园生活。
盐边
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
用它的乡风、乡韵、乡愁
书写出一首首
关于和美乡村
宜居宜业宜游的诗
和一个个远方的动人故事
本文摘自《四川画报》第400期
文/赖国轩
图/盐边县委宣传部
编辑/陈学军 白艳华
二审/肖蓉
审核/李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