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老家 多彩宝兴
        雅安市宝兴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杨晨女士莅临推介会,向参会嘉宾推介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雪山草地的起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宝兴的夏季乡村美画卷。
 

 

大会现场(蒋翼鹏 摄)

 

       为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在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让农文旅融合深度拥抱暑期消费市场,6月28日,由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四川画报社、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主办,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管理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协办的2024和美乡村夏季旅游推介会暨《四川画报》“画卷天府·和美乡村”专刊首发式在四川大学商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

 

宝兴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杨晨(蒋翼鹏 摄)

 

       雅安市宝兴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杨晨女士莅临推介会,向参会嘉宾推介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雪山草地的起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宝兴的夏季乡村美画卷。

 

宝兴带来歌曲《达瓦更扎》(陈俊汐 摄)

 

       杨晨女士诚邀大家:“夏”一站到宝兴,跟随我穿越山水,沿着三条夏季避暑旅游线路走进“2024中国最美县域”“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四川省旅游强县”感受23℃的夏天,尽情“森”呼吸,清凉“怡”夏!

 

宝藏兴焉

熊猫老家 多彩宝兴

 

 

宝兴美丽的自然风光

 

       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雅安市北部,为古青衣羌国所在地,取《礼记·中庸》中“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之句命名。

 

       宝兴县面积3114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余人,是镶嵌在成都平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拥有夹金山、大熊猫、汉白玉三大世界级文旅品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高地和多姿多彩的生态高地。

 

夹金山云海(竹风 摄)

 

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

 

       宝兴是红色热土,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雪山草地的起点,境内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红军长征在宝兴历时137天,留下了27处革命遗址遗迹,书写了“翻越夹金山”“陈云出川”“主席让马”等革命壮举和动人故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

 

夹金山,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魏发贵 摄)

 

       近年来,宝兴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聚力夹金山作为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第一座大雪山的内涵特质,将宝兴县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建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功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翻雪山过草地”起点,成为全国100个重点打造的红色旅游经典区之一;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机遇,全力推进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建设,坚持“以红带绿、以绿促红”,做大做强红色教育和旅游。

 

夹金山,星空下的旗帜(杨涛 摄)

 

       在“红色旗帜飘起来、红色典型树起来、红色书籍读起来、红色歌曲唱起来、红色故事讲起来、红色精神学起来”主题活动的红色浪潮中,宝兴红色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宝兴是熊猫老家(祝丽琼 摄)

 

大美宝地,熊猫之源

 

       宝兴是熊猫老家,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Armand David)来宝兴考察,在邓池沟发现了“大熊猫”这个新奇的物种。

 

       从此世人方知,“冰川时期的活化石”大熊猫仍然在中国繁衍栖息。偏居川西一隅的宝兴因此而驰名世界。

 

宝兴邓池沟大熊猫起源馆(赖欣宇 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宝兴先后有123只大熊猫走出大山,其中17只被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为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熊猫外交”的文化篇章。

 

宝兴县邓池沟景区(陈俊汐 摄)

 

       作为世界大熊猫栖息地核心区、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宝兴81.7%的面积被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重点县,以大熊猫颜值最高、发现最早、国礼最多、密度最大、国家公园占比最高“五最”闻名于世。

 

邓池沟里的大熊猫(陈俊汐 摄)

 

       近年来,宝兴县围绕“大熊猫1869”“熊猫老家,多彩宝兴”等文化品牌,建设大熊猫起源馆、大熊猫科普教育中心、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3个大熊猫科普场馆。

 

大熊猫溯源营地

 

       通过打造宣传阵地、举办系列活动、挖掘熊猫文化三个途径,促进了大熊猫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标准化试点,构建起了与国家公园共生共荣、人与大熊猫和谐相处的新发展格局,率先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宝兴红叶彩林

 

生态王国,有“旅”必兴

 

       宝兴是生态王国,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有动物1083种、植物1837种,被誉为“世界动植物基因库”;宝兴是中国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71.39%,负氧离子含量常年保持每立方厘米5000个以上。

 

川金丝猴

 

       宝兴是川西精品旅游线上最具特色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世界级和国家级、省级文化旅游品牌30余项,荣获“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四川省生态旅游十佳县”“四川省旅游强县”“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

 

硗碛藏寨·神木垒景区

 

       宝兴拥有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硗碛藏寨·神木垒、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蜂桶寨·邓池沟、熊猫古城、灵关石城等5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星空璀璨、云海缭绕的360°观景平台达瓦更扎,生态文旅资源丰富。

 

东拉山彩林(韩毅 摄)

 

       绿色是宝兴全域生态底色。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西部重要的民族走廊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水和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为此,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夹金山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区安然“落户”。

 

硗碛湖远眺

 

       近年来,宝兴县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文旅兴县、旅游强县战略,高起点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成功创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天府旅游名村(硗碛乡咎落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蜂桶寨乡邓池沟村),入选四川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荣获“巴蜀气候康养地”称号。

 

360°的雪山观景平台达瓦更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打卡

 

       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东拉山大峡谷、达瓦更扎天象景观等5处资源入选四川省第一批中国特品级旅游资源推荐名录。

 

       推出大熊猫文化溯源之旅、红色文化传承之旅、生态氧身氧心之旅3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精品民宿510余家,推出宝兴藏式火锅等特色美食36种,旅游品牌创建成果丰硕,春赏花、夏避暑、秋看叶、冬玩雪,“来宝兴,‘氧身心’”成为川渝游客的常态。

 

东拉山大峡谷樵夫桥(魏发贵 摄)

 

“天下第一白”宝兴汉白玉

 

       宝兴是汉白玉之都,是世界三大白色大理石原产地之一,有山水画板、精品雕塑、高端粉体等产品300余种,广泛应用于故宫、卢浮宫等中外地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来自宝兴的汉白玉惊艳亮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献礼党的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宝兴汉白玉主题雕刻

 

       宝兴县汉白玉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储量30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7亿立方米,均位居全球第一。宝兴汉白玉纯度达98%,白度大于94度,与意大利“卡拉拉白”、希腊“爵士白”齐名,是世界三大白色大理石产地之一。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宝兴汉白玉主题雕刻

 

       宝兴汉白玉具有质地优良、抗折性强、出材率高等特点,成为建筑、家居、化工等众多领域的优质原材料;更因其玉感佳、底色正等优点,被公认为白色大理石中的奢侈品,被誉为“天下第一白”,大量出口北美、欧洲、西亚等地,成为国内外诸多标志性建筑装修装饰的重要原料。

 

宝康公路,景观之路,文化之路

 

民族走廊、文化高地

 

       宝兴,自古就是联通康藏“茶马古道”的交通要道。沿着青衣江的脉络,溯流金淌银的宝兴河而寻觅,映入眼帘的源头是巍峨夹金雪山。在这群山环抱、如诗似画的夹金山南麓,是历史悠久、民俗奇特的宝兴县硗碛藏族乡。

 

农历正月初九,宝兴县硗碛藏族乡举办热闹的“上九节”

 

       别具一格的藏族民居锅庄楼,浓香飘逸的酥油茶,独具风格的藏族服饰,绚丽多彩的藏乡风情以及“原生态多声部民歌”“上九节”“硗碛锅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共同组成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载歌载舞庆佳节

 

       正月初九的上九节是宝兴县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手舞狮灯、龙灯、牛灯相聚在一起。能歌善舞的藏族同胞手拉手,唱着悠扬的多声部民歌,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共度佳节。“二龙戏珠”“狮过独木”“空中取宝”“天鹅抱蛋”等传统节目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上九节,热闹的街头

 

       如今,上九节的习俗和仪式已经深深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并凭借其独特传统文化特点,成功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特的地理、古朴的生态、璀璨的文化,孕育魅力无穷的藏乡风情,构成了宝兴县独树一帜的特色资源,成为推进全域旅游的亮丽名片。

 

 

本文摘自《四川画报》第400期

文/漆菲菲

图/宝兴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

编辑/陈学军

二审/肖蓉

审核/李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