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会现场
为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并在全面发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让农文旅融合深度拥抱暑期消费市场,6月28日,由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四川画报社、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主办,四川大学商学院、四川大学管理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协办的2024和美乡村夏季旅游推介会暨《四川画报》“画卷天府·和美乡村”专刊首发式在四川大学商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
古蔺县城(李骁 摄)
古蔺县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酱酒文化、生态文化等优势资源,成为2024和美乡村夏季旅游推介目的地之一。
行走古蔺,“三色”缤纷
蔺州大地,山河锦绣
古蔺,位于赤水河畔
是一方光荣的红色热土
一座醉美的白酒胜地
一片希望的生态田园
红色古蔺
是一片峥嵘岁月的“得意之地”
古朴悠长的古蔺太平古镇(陈鹏 摄)
古蔺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县,是毛泽东书写以少胜多、化被动为主动四渡赤水“得意之笔”的主阵地。红军长征在古蔺转战54天,是中央红军转战时间最久、转战路线最长、转战地域最广的县。遍布全县的300余处红色遗址遗迹、1200余件红色文物,见证了红军长征的不朽篇章,串联起革命老区的历史记忆。白沙会议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等地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每一块土地、每一座建筑都充满了革命的气息。
太平渡渡口(姚茂璇 摄)
为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古蔺县围绕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旅游融合、红色主题教育、红色交通配套、红色形象塑造5大工程包装项目72个,整合各项资金10亿元,完成了毛泽东入川第一桥修缮保护、太平二郎长征历史步道重建等25个重点项目。
金色古蔺
是万里琼浆飘香的“酱酒源地”
郎酒是古蔺的“魂”,古蔺是郎酒的“根”。郎酒孕育于美酒河畔,出产于古蔺二郎镇,“中国郎”飘香四海。
风景如画的郎酒庄园(刘学懿 摄)
古蔺是世界美酒特色产区,酿造酱酒天赐之地。坐拥“中国白酒金三角”“中国酱香酒谷”黄金双优区位,具有独一无二的气候条件、河水资源、土壤环境和微生物群,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四川省优质酱酒产区,是酿造优质酱酒的“天选之地”,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酱酒之乡”称号。
郎酒庄园金樽堡 (李贵平 摄)
近年来,古蔺县立足“生态立县、酒业强县、农旅富民”发展战略,不断探索酒旅融合发展新路子。深度挖掘独特酱酒文化,围绕郎酒“生长养藏”文化脉络,精心打造美酒河摩崖石刻、十里香、金樽堡、天宝洞、地宝洞等热门文旅景点,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深刻感受传承千年的特色酿造文化、藏酒文化,推动“酱酒文化”向“文化酱酒”升级,赋能酱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郎酒庄园天宝洞奇观(康宁 摄)
绿色古蔺
是拥有灵山秀水的“康养胜地”
古蔺是物产资源富集强县,宜居宜业宜游生态之地。拥有黄荆老林、美酒河、太平古镇、大黑洞、古郎洞等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和古蔺花灯、黄家扬琴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是“中国天然氧吧”、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
黄荆环岩山谷
巍巍乌蒙山脉赋予了古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川南区域生态环境极佳之地。这里年平均气温17.8℃~18.1℃,境内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5%。探秘地球北纬28°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黄荆老林。这里飞瀑如泻、富氧清风、绿意葱茏,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走进这里顿感神清气爽、舒适惬意。探秘天然溶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黑洞景区、盐井河景区,可以看溪水横流、怪石嶙峋。
黄荆老林三连滩瀑布群,一睹而清凉生
双沙画里乡村、德耀清风岭、箭竹大雄、观文千鸟湖等成为古蔺乡村旅游新地标。今年“五一”期间,德耀清风岭、落鸿山居、盐井河谷、白马民宿等一房难求。据不完全统计,“五一”期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撬动旅游综合消费2.2亿元,成为古蔺旅游的新亮点。
双沙镇画里乡村农旅示范园区(康宁 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古蔺县正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酱酒文化、生态文化等优势资源,通过举办文旅推介会、建设红色旅游景区等举措,逐步构建起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研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文摘自《四川画报》总第400期
文/赵婷
图/古蔺县委宣传部
编辑/黄方力
二审/陈学军
审核/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