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年俗·看表演 欢欢喜喜过新年
文章出自: 《四川画报》2019年1期 文/小寒
在四川,无论是张灯结彩的灯彩艺术,还是威风凛凛的舞龙表演,抑或是古老神秘的“蛴蟆节”习俗,只要是有欢庆与喜乐的地方,就有地道的天府年味。
        春节是中国人普天同庆的节日。全国各地庆祝新年,根据本地的习俗,张灯结彩,舞龙醒狮,应有尽有。每到此时,人们期盼了一年的年俗表演也要开始了。
 

“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舞火龙表演(张守卫 摄)

 
 舞龙闹新春,火树银花不夜天

舞草龙“舞”出新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张晓东 摄)

 
        在民间传说中,龙是司雨之神,中国人祭祀龙、崇拜龙,是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往今来,舞龙也就成了人们寄托幸福与庆贺新年的一项传统活动。
        “岁岁春节烧火龙,烟花遍地乐融融”。千年古镇黄龙溪因水而灵动,不仅滋养出温婉如水的古镇风情,同样也诞生了璀璨如火的“黄龙溪火龙灯舞”。时至今日,黄龙溪成为全国著名的“火龙之乡”,“黄龙溪火龙灯舞”也于2010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绵阳市三台县乐加镇是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是远近闻名的“川北火龙之乡”。乐加火龙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喜迎新春、祈求平安的舞龙表演活动,一百多年来兴盛不衰,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如今,乐加火龙已经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烧火龙习俗也已成为三台等川北地区群众娱乐活动的“盛宴”。
        在四川,除了三台乐加火龙和黄龙溪火龙灯舞外,达州开江甘棠“耍火龙”、泸州天兴草龙、乐山沐川草龙、宜宾李庄草龙、绵阳盐亭“桃子龙”龙舞、内江隆昌“双凤龙”灯舞、内江罗泉龙灯等非遗舞龙表演,也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这些洋溢着新春活力的舞龙表演,承载着人们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成为多少人难以磨灭的春节印记。
 
 赏灯舞看灯会,感受地道的巴蜀年味
 

如今,自贡灯会已不仅是自贡的一个传统节会,更是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走出去”的一面金字招牌(沈永明 摄)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花灯是春节期间具有喜庆和吉祥氛围的象征物,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张灯结彩”文化源远流长,并衍生了赏花灯、送花灯、舞花灯等多姿多彩的民间习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自贡灯会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距今已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灯”。自贡灯会以气势壮观、规模宏大著称,以构思巧妙、制作精巧取胜,以灯景交融、层次迷离称奇,形成了自贡灯会的独特风格。
除了盛大的自贡灯会,充满乡土气息的舞花灯也同样是人们春节期间喜闻乐见的与彩灯有关的民俗艺术。舞花灯,又称“灯舞”,是彩灯制作工艺发展到一定 水平后,以彩灯作为道具的舞蹈形式,是彩灯艺术与舞蹈艺术相互融合的一种民间艺术,因灯的造型不同而有各种名称。在四川,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古蔺花灯、剑阁花灯、芦山花灯、白龙花灯、达州花灯等。
 
蛴蟆节:古老神秘的中国式狂欢节 
 

“正月十四送蛴蟆”是川北地区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间传统习俗,也是南充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小峰 摄)

 
        每年的正月十四,在南充市嘉陵区三会镇的乡野间,当地百姓都忙着参加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蛴蟆节”——孩子们高举着竹制的蛴蟆灯聚集在河边,一边唱着民谣,一边燃灯祈福,表达送瘟神保健康的愿望。
        蛴蟆节,作为一个诞生在川北地区的独特习俗,自从清朝初期以来,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始终扎根活跃在民间,显示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2011 年,蛴蟆节被列入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四川春节期间又一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